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小学生课堂德育教育实践感悟

☆翟家庄小学教师张晓霞“德、智、体、美、劳”,是我国传统的教学体系,要想学好学问,必须先学做人,一个人的好坏,关键在于这个人的品德。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人的行为、习惯、品质,将影响人的最终命运。小学生正处在一个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修养,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德育工作。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播,忽视了学生的心灵感悟。教书育人,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也要做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因此,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才更能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能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并制约着学生思维发展。德育教育蕴含许多教育因素,教师要从创新的角度改进教学方法,认真挖掘教材内涵,有针对性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之中。教材把关,就是要求教师明确德育教材内容和要求,清楚德育教材内容的层次安排和特点,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小学德育教材,内容简洁明了,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图中悟出道理,受到教育。因此,教师备课时可以采用一些能表达课文意义的图片。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浓厚的兴趣,会提高人的注意力。在上思想政治课时,我们应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有就是对本班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对某一道德观点,了解学生实际思想和行为表现中存在的问题。道德认识在品德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道德认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道德行为,一定的道德认识只有同相应的道德情感,发生强烈的共鸣,才会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所以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如: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优秀班集体”“特色班集体”“好人好事在身边”等大型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培养钻研创新、努力探索的精神。激励法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方法,它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伏契克曾说:“没有歌唱就没有生命,就像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一样”。歌声能催人奋进,教人坚强,给人力量。所以,优美动听的歌声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我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鼓舞。因此,在课前5分钟,可以让学生唱唱歌。在上好课的同时,我们不光重视课上,更应该重视课下。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是知行统一的最好方式,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最佳途径。如《直觉遵守交通规则》中,我们不仅在课上交给学生掌握交通规则,更要在课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达到效果。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要灵活运用方法,应该使用“同一个问题,多种角度”的方法,让学生深刻地感受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