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生活化, 提高品德素养

环境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的责任,将其与生活化教学的理念相结合不仅是为了让他们在后期的地理学习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也是要从思想根源上让他们学会去观察生活,去关爱自己所生存的环境,提高学生们自身的品德素养。

安排课外活动,实现“教学合一”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理念中有一句话: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么学便怎么样教,教、学、做只是生活的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学生们学以致用,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从实际行为中体现出来。

初中地理教学最大的短板就是局限于课堂之中,缺少了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认为地理中的知识都只是存在于课本当中的,在教学效果上也有所欠缺,而环境教育生活化,是不能绕开实践这一步的。因此围绕着环境教育生活化的主题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来实现“教学合一”是最能体现环境教育生活环境化的核心教学步骤。

进行教学评价巩固教学成果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所进行的环境教育活动需要得到同学们的呼应和配合,才更容易取得进展,提高效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帮助学生正确的看待地理课堂,看待地理知识,才能真正的做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并且巩固现阶段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

因此,进行适当的教学评价就成为了教师的选项。教师要注重知行合一,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结合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给予正确的评价。同时课堂教学评价应当以鼓励和关怀为主,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地理习题的正答率、在课堂上和其他人沟通交流的频率、小组合作的表现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并且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指出学生的缺陷和不足,和学生一起进行研究和实践,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巩固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评价的整体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生活化不仅能让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更进一步,也能够让学生们自身的素养得到提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