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为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之一,目的自然是沟通。中国自清代闭关锁国,闭门造车沉浸在天朝大国的梦境中不可自拔,教训无疑也是惨烈的。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更是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后英语沟通交流是推进以上工作的必要技能储备。
这是现在为什么国家设立英语这门课程的原因,中考或高考必须考英语那么学校就一定会开展相应的课程。其次英语的确是一种工具,但是这一种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是搞科研你就一定会需要英语,文献资料使用说明外访交谈这一切都需要英语,英语是与世界接轨的媒介,不学英语等于闭关锁国。
不过,现在高考模式的改革让一些学生看到了英语降级的希望,这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自然是不好的,在主观上并不希望英语在考试中占据过多的分数。对于偏科严重的学生来说对英语进行降级自然是一件幸事。
不少学生都觉得英语学习压力太大,在三大主科当中学习之所以能占到这么大的比重,就是因为学习英语是非常有必要的。综合高中多门学科来看,几门学科锻炼的是大脑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当中,当然实用的还是加减乘除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最多的是语文。但是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包含英语这些学科的学习了解可以使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从实用上来讲,学会英语可以从多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你的人生多一些可能,何况真正学习好的人英语不会差。为什么一些企业,一些事业单位会要求你英语成绩?现在是国际化了,英语使用范围如此之广,如果你的公司有外国的订单或者客人,老板问你们谁会英语,你只能摇摇头看着会英语的人争取这个机会。当然,你可以说那我就是不会不想学,那随意好了,毕竟取消英语不是你想取消就取消的。
实际上高考英语就是应试,客观题占绝对多数,而且几乎不涉及太多外国文化,考的就是单词语法,在中学阶段英语学习很基础,少创新少逻辑,英语作为语言学科与需要逻辑能力的数学不同,在高考不考艺术性的情况下,只要经常参与与使用,比其他学科更能简单的提高分数。
就算取消了这个科目,竞争依旧存在过不了多久就又被填上,就算加入了新科目也依旧会有人前赴后继的往前冲。在很多人看来,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区别就是英语,英语只考验学生的耐心的恒心,人的一生要是有耐心和恒心,很多事都能做好。所以能学好英语的学生,学习生涯基本不会太困难。好学生和学霸的区别是数学,数学就有点看天分、看大脑的硬件配置,要是不行就真不行,靠努力不能百分百的弥补。
所以英语的学习并不像很多考生想象的那么恐怖,很多学生学不好英语就是因为在双语环境下对汉语比较习惯,一时接触到不会的领域就会从心底抵触,久而久之就会对英语失去兴趣,考试成绩自然也就不会提高了。
但对那些真心想学习英语,也会利用英语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可能的学生来说,他们就会在应试教育下潜心学习,只要够努力,即使对英语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也差不了。所以英语的设置一方面是考验人的耐心,也是考验人的适应能力。
从这一点上讲英语,教育部门也不会将英语过大降级,甚至很多学生幻想取消英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利用英语学习来习惯从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更能够在未来世界的发展中快速适应。
很多人都觉得英语占用学习时间太长,但是和数学相比,英语所花费的时间少很多。英语和语文数学一样,都是选拔工具,只需要考虑区分度和应试机制下的相对公平就可以了,至于以后是不是“有用”根本不是讨论重点。
如果硬要以实用来考量,中学英语的作用也远大于中学数学,毕竟以目前应试机制下的数学教育重技巧轻思维的现状来看,到了大学学习高数或者数分必然要经历思维重构,中学数学教育反而挤占了大量本可以用来提升数学观点的时间。
英语改革之所以更引起社会关注,不是英语这门课本身比其他科目难,而是英语教育资源相对于数学语文等科目来说更缺乏些,毕竟好多偏僻地方小学初中英语学习很少,英语老师数量和质量比数学等科目还是差一些,导致好多人英语基础差高中学不来。
目前教育不能够做到完全的公平,我们就需要去适应教育政策和现有的应试教育。真正优秀的人不会放弃英语学习的,只会造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而且英语不好求职、考研、保研、考公进入外企都是相当大的劣势。所以我们在现有条件下更应该加强英语学习,也许在高考当中英语成绩拔高真的是会受益终生的。
结语
这是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不是学科本身的问题,废除英语是因噎废食,加大教育落后地区的资源投入才是治本之策,不然今天开了废英语的头明天就会把废数学提上议程,折腾来折腾去高考也就没有必要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