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放弃高薪、不顾父母下跪, 也要出家的清华博士, 后来怎么样了?

2008年,一名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学生,毅然选择放弃高薪工作,转而出家当和尚,如今12年过去了,他的现状如何呢?

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前途光明的博士生,放弃学业选择出家呢?

01从农村小伙到清华博士,他是许多人眼里的“天之骄子”

1980年在河南商丘虞城县的一户普通人家里,出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父母非常开心为他取名张明光。

在他们村子里,大多数人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很少有考上大学的,更别说像清华这样的世界名校。

按理说张明光的一生也应该是普普通通的。

一个其貌不扬,家境贫寒的男孩。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就已经是父母的骄傲了。

可张明光偏不,他就像是被上帝眷顾的孩子一般,从小就表现的天资过人。每次考试成绩都特别优秀,从小到大一路开挂。

他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学霸”,村里人都特别关注张明光的一举一动,觉得他未来一定是个有大出息的人。

张明光的父母老实巴交地过了一辈子,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能生出一个如此聪慧的孩子。这也使得他们在发现孩子的学习天赋之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

父母指望着儿子能够给他们争气,考上一所好大学,为家族扬眉吐气。

张明光果然没有让家人失望,高中毕业后,他顺利考上了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殿堂,清华大学。

还攻读了当时热门的工程热物理专业,这也让他成了十里八乡人人夸赞的对象。

那几年的时光里,张明光的父母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人过来,满脸羡慕地跟他们说道:“等你儿子毕业了,你们就能享清福了。”

听到这样的话,张明光父母心里开心极了。那几年的时光里,两口子走起路来腰板都直了。

儿子的大学生活比许多都长,攻读完清华本科,他又继续读研究生和博士。

02博士毕业,放弃高薪工作,转而削发为僧

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几年时光里,张明光同样表现得十分优秀。一口气从清华本科读到了博士毕业,2007年博士毕业后的张明光,很顺利地就获得了一份高薪的工作。

有能力给父母更好的生活,成了许多人羡慕的成功人士。

可张明光却不愿意过着这样的日子,求学路上的顺利,反而让他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

一个人的时候,张明光常常会去思考一些常人难以解答的问题,关于生死,关于人生。

而这些问题,在他所攻读的工程物理专业里又找不到答案,这让他陷入了困惑的境地。

直到某一天,张明光突然翻开了佛学的书籍,那一刻他仿佛打开了新大陆一般,许多之前想不通的问题,在这里都找到了答案。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张明光注定要和佛法结缘。

他开始一门心思的扎进佛学里,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越发觉得世俗世界的无聊,并生出出家的念头。

而且那时候张明光还是有女朋友的,为了消除张明光出家的念头,女朋友也去研究了佛学,但两人最终还是以分手结束。

从第一次接触佛法之后,他就像着魔一般,下定了决心要出家。

2008年,张明光下定了出家的决心,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来到了北京龙泉寺。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给父母打了一通电话,接到电话后的父母一时间难以接受张明光的决定,他们实在无法理解,自己如此优秀的儿子,怎么会生出出家的念头来呢?

为了劝阻儿子夫妻两人甚至不远万里来到北京龙泉寺,苦苦哀求张明光,希望他能够慎重地考虑放弃削发为僧的决定。

可张明光不赞成父母的说法,他甚至觉得父母是他学佛路上的牵绊,面对着听不进劝阻的儿子,年过半百的夫妻俩甚至下跪乞求。

张明光却不愿意听父母的话,他想要的从来都不是人云亦云的活一辈子。

看到儿子如此坚定,父母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无奈地点头同意。

有意思的是,在北京的龙泉寺里,并不止张明光一位高才生,还有不少其他985院校的学子。

张明光“削发为僧”后,一门心思地扎根于自己感兴趣的佛法。

而他的父母也要面对无尽的烦恼,每当被人问起和儿子相关的话题时,他们都无比尴尬,不知该如何回答。

他们只能撒谎称儿子正在一家慈善机构做义工。

是啊,张明光是想明白了,可他的父母亲人,怎么想得通呢,怎么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结婚不生孩子呢?

不过幸好,张明光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哥哥,不至于让父母孤独终老。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终于渐渐想通了儿子出家的事情,并且还主动去看望张明光,了解他在寺院的生活。

张明光也渐渐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双方都能敞开心扉的交流。

对于张明光而言,虽然不能用娶妻生子、挣钱养家的方式报答父母,可他能用修行、和为父母祈福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爱意。

03出家后的生活并非如意,“贤清法师”却乐在其中

寺院的作息方式和大多数人的都不太一样,刚开始适应起来会非常吃力。

头几年的时间里,张明光明天4点就要起来修行,而且衣食住行都提倡清贫。

这也让张明光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不过这些困难都没有难倒他,心中对佛学的热爱支撑着他一路走下去。

在寺院修行的日子里,张明光不仅学习了佛学知识,还系统地研究了儒道学说,以及西方的文化。

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清华博士已然也成为龙泉寺的副主持。

他也跟上了时代的脚步,会用网络的方式进行讲座,为观众们讲解佛法知识。

张明光常常告诉学员,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不要太在意结果,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除了研究必要的佛法知识外,张明光也会抽出时间来陪伴父母,现在他和父母的关系已经得到缓和。

父母闲着的时候,还会搬到寺院来居住一段时间,张明光则陪同父母,和他们讲解佛法的知识。

看到儿子如今找到了人生理想,父母也为他感到开心。

总有人好奇张明光是否会后悔自己的决定,可张明光却丝毫不在意,对他而言,世人所追求的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比起这些他更愿意做一个专心研究佛法的“贤清法师”。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对于张明光的选择,曾经的同学认为太可惜了,以张明光的聪慧程度完全可以在科研领域一展身手,为社会造福。可他却偏偏选择出家,连父母的晚年生活都没法保证,实在是太自私了。

的确,我们很难用常人的思维来理解张明光的选择,一面是在科研领域大展身手,为国家为人民创造幸福,让家人安享晚年。

一面是一门心思扎进佛门,研究自己喜欢的领域。

有人说张明光太自私了,忽略了父母,辜负了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

为了培养张明光,父母省吃俭用,而张明光呢?读完清华本科之后,又一口气读完了博士和研究生。

十多年的求学时光,背后是父母的辛勤付出。

他们多么希望张明光能够出人头地,也算对得起他们多年的付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儿子最终的选择竟然是这样的。

也有人说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抵住了世俗的诱惑,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倘若张明光当初没有选择出家,他现在应该已经成了一个收入不错的中层阶级,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样的生活虽然能让许多人羡慕,却不一定适合张明光,毕竟他有太多解不开的问题,带着这些疑惑的张明光,未必能够活得幸福。

张明光只是选择了一种不同于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可谁又能说他不成功呢?

现在的他会用网络的方式为人们讲解佛法知识,用自己所学去帮助别人,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社会价值的实现呢?

有人说张明光没能让父母安享晚年,可现在他已经和父母释怀,能够心平气和的一同交谈,父母有空的时候,也会来到寺院居住。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张明光并非第一个名校毕业,放弃高薪另谋出路的人。

像北大屠夫陆步轩,北大研究生张天一,他们都是在在嘲笑中成长出来的。

陆步轩被嘲笑了二十多年是从北大毕业卖猪肉的,张天一也被董明珠骂浪费资源。

陆步轩用事实向质疑他的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毕业多年,为母校捐款9亿,把卖猪发展成了一项产业。

张天一创办的米粉店,如今也已经价值超过十亿。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从来都没有固定的答案。

张天一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即使是扫大街,只要喜欢,同样可以乐在其中。

与其为了满足他人的而选择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业,倒不如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业在于精,不在于泛。

与其犹豫不决的选择很多事情,倒不如专注于当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无论是陆步轩、张天一还是张明光,他们都是那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不论他们最终选择的是哪一行,都会认认真真地做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