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高考选科需谨慎, “最差组合”新鲜出炉, 高三学生要注意避开

今年我国推出了不少教育改革制度,其中高考模式的改变,让很多即将步入高考考场的学生与家长非常关心,从过去的文理分科转变为“3+1+2”的选科模式,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有多种学科组合方式可选。

虽然组合方式如何选择,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不过学生还是要尽量避免选出“最差组合”。

高考模式更新,“最佳组合”新鲜出炉,高三学生要注意回避

新高考模式下,出现两种模式,一种是3+3模式,一种是3+2+1模式,其中“3”当然指的是语数外三大主科,“1”比较重要,需要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科,而“2”则是需要在剩下的4科里选择2科。

学生可以按照各自意愿自行选择,在众多的组合方案中,并没发现哪种组合是最好的,但是“最差组合”,莫过于历史、生物与化学的组合方式。

因为它综合了文理学科,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吃力,而且可选高校范围也十分有限,因此过来人提醒各位考生,高一时选科就要格外谨慎,避免高考是选择“最差组合”。

除了避免“最差组合”,学生在选科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注重学科间的关联性,在所选学科有一定关联的情况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彼此促进,所以在选科时尽量不要选择毫无关联的学科。

例如,政治与物理,这两门学科之间具有明显的跨越性,学习特点也几乎完全不同,如果选择了这样的组合,思维上可能会出现矛盾。

其次,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最大的前进动力,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学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效果。

而且选择的学科也影响着高校专业与未来发展方向,如果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那么无疑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注意目标高校的要求。学生在高考之前最好选定自己的目标高校,便于提前了解该校招生的相关要求,尤其是考试科目的限制。

例如,有些高校在录取时格外注重学生物理成绩,如果学生的选科中没有物理,即便高考成绩再好,被录取的可能也十分渺茫。

高考模式的更新有哪些好处?

新高考模式对于部分偏科的学生而言是个好消息,事实上,偏科已经成为学生的普遍问题,每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有偏科倾向,差别在于偏科的严重程度,新高考模式推出后,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比较擅长的科目考试,减少偏科对于高考结果的影响。

同时新高考模式有利于学生实现规划学习,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依旧处于茫然的状态,而那些对自己有着清晰规划的学生则不然,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并不断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

新高考模式背景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尽早制定学习规划,从而把握住有限的时间,主攻自己擅长的学科,争取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所以学生要尽快适应这一新模式,并且科学地选择能够充分发挥优势的学科组合,从而获得高考竞争优势。

几种较建议的高考选科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学科的搭配没有最佳组合的标准,因为它因人而异,对于擅长理科的学生来说,物理与化学类的学科就是最佳组合,而对于擅长文科的学生来说,历史与政治类的学科才是最佳组合。

不过相对而言,选择物理学科在报考中更有优势,据统计,物理学科的可选专业覆盖率高达82%-97%,所以在选科组合中最好有物理学科。

第一个组合方案是物理、化学与政治学科,这样的组合可选专业范围是最大的,达到98.9%,除了历史学和汉语言文学等特殊专业,几乎所有专业都能够考虑报考。

第二个是物理、化学与地理专业的组合,该组合的专业覆盖率达到了98.7%,不过因为没有政治学科,学生如果选用该组合,就不能报考法学相关的专业,例如公安学、政治学等。

第三个是物理、化学与生物的组合,可以说是纯理科学科组合,一般情况下,选择这个组合的学生多为学霸级别,能够报考任何理工类专业以及医学类专业,只是基本与文科类专业绝缘。

第四个是物理、生物与地理的组合,可报考专业覆盖率为91.4%,但是组合中不包括化学与政治,学生报考专业时要避开轻工类与医学技术,或是公安类专业。

总而言之,新高考模式的推出,从整体来看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很有好处,没有了文理学科的限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帮助高校选择出真正适合培养的人才类型。

作为学生,在新的高考环境下,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适应,并制定明确的目标与规划,有针对性地将主要精力放在选择的方向上,并为之不懈努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