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男足扯下的遮羞布, 只有海淀妈妈能拉回去”: 当妈的女人狠起来, 有多厉害?

文 | 小树妈妈

来源 小树妈妈

这几天中国足球1:3输给越南的新闻,在热搜上挂了好几天。连我朋友圈好几位妈妈都在吐槽。

父母总爱教育孩子,没有永恒的强者,也没有永恒的弱者。

不过这句话面对国足时就不灵了,多年来国足“成绩”相当稳定,持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

各界球迷都急了,纷纷给国足出主意。

有的说争取跟企鹅争南极洲出线名额;有的说赶紧就地解散中国队,全都推倒重来;还有的说要把问题交给海淀妈妈来解决。

还有网友连具体加分计划都想好了:

还别说,让海淀妈妈来拯救中国男足这个事儿,可能真是一众建议里,最靠谱的。

毕竟海淀妈妈过往的“战绩”有目共睹,永远走在政策的最前沿

国足但凡拿出海淀妈妈一半的狠劲儿和上进心,也不至于下滑成这样了。

奥数有加分?

好嘞,海淀娃全员搞奥数!

奥数现在被禁了,但是当年奥数是每个海淀娃的标配。

当年奥数这波风气,现在提起来也让人心有余悸。学奥数几乎是每个海淀妈妈的“常识”。

咱们之前发过一篇海淀妈妈写的文章,说几个海淀父母凑到一桌吃饭。

一共6个人,除了作者夫妻俩,其余父母:每人至少得过一个科目的奥赛全国一等奖,还有人拿了两个、三个,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奥赛全面开花。说到奥赛,这四个海淀中年老父老母亲,居然还兴奋得像中学生一样,清华爸爸随手扯了张餐巾纸,给大家出了一道奥赛题,没想到他们几个还衍生出多种解题思路……网上还流传过这么一张培训班的图片。孩子们在课堂前面学奥数,家长们在后面录视频或者做笔记。如果孩子有什么没有在课堂上吸收,家长回家还能再给孩子捋一遍。

父母为啥这么拼?因为这些父母本身就是中国最鸡血的家长群构成的。他们多数人是北京土著、985/211名校的硕博,以及全国各地来北京打拼并最终扎根的人。这些人,比任何地方的父母,都更早的看到了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北京名校的招生标准又相对特殊,当年是看奥数成绩的,所以名校招生要什么,家长们就去拼什么。

证书有加分?

好嘞,各路证书研究起来!

各类证书,其实一直是名校招生的硬通货。比如好大学自主招生一般都要求:

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者;

好的初中和高中招生,也很看重证书,所以很多海淀父母,都提前研究政策,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谋划布局。当年双减之前,每类证书都有一群妈妈带着孩子狠冲:

▍数学类:

数学类的证书,主要是奥赛。

其中以华杯赛(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希望杯、迎春杯、走美杯、IMC国际数学竞赛联盟这五大杯赛含金量最高。

▍英语类:

就是咱们之前提到的KET或者PET,它的全称是“剑桥英语五级证书考试”。

因为在国际上稳定性、权威性很高,被各国承认,所以最近几年,特别受父母们追捧。

KET是第一级,英语入门考试(key English Test)。

第二级PET是初级英语考试(Preliminary English Test)。

当年在北京,KET、PET几乎是每个小学生毕业简历上的标配。

有能力的孩子,甚至连第三级FCE都考下来了。

KET、PET,是全面考察孩子英语听、说、读、写的考试。

海淀妈妈们让孩子们提早学,也是想打好了英语基础,将来初高中也能省下不少精力,专攻数理化。

▍语文类:

语文类的证书,主要集中在作文上,比较权威的有:

冰心杯全国作文大赛、叶圣陶杯、萌芽杯、九州英才杯等。

总之,证书被当做敲门砖的时候,海淀妈妈是真的用尽全身力气帮孩子拿到了各种证书。

素质教育很重要?

好嘞,钢琴都卷到最底层!

在海淀,很多父母的目标不是清北,他们把孩子放到国际班,希望冲刺“藤校”。如果要把孩子送入国际名校,普通的弹琴、绘画、唱歌、跳舞这些特长,就已经不够了。很多父母调侃,钢琴已经排在最后了。为了让孩子简历亮眼,很多家庭在培养孩子与众不同的特长。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兴趣班鄙视链,大概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运动类里:马术>高尔夫>冰球击剑>棒球/美式橄榄球>花滑网球>足球>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

在乐器类里:管风琴竖琴大提琴小提琴长笛萨克斯架子鼓钢琴

简单的学还不行,为了进名校,就一定要拿到证书。

所以能看到,几乎每个北京的孩子,都报在学至少2种特长。

踢足球有加分?

好嘞……

从过往的种种迹象来看,名校招生的指挥棒,绝对能激起海淀妈妈们最昂扬的斗志。

拯救中国足球这种事,各路人马都已经努力了几十年。

大家觉得,要不要交给妈妈们试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