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牛津大学研究: 学历与智力无关, 真正决定成绩的是人的“家境”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英国牛津大学曾进行过一项系统性研究:学历与智力无关,真正决定一个人成绩的是他的“家境”。该研究是社会政策与干预系所进行的一项长达30年的研究。

通过对1940年到1970年出生的人在青少年时期的学习成绩与其少儿时期的学习成绩进行对比,得出了学历与智力无关,决定成绩的是人的“家境”的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或者家庭比较富裕的孩子其聪明程度是高于贫穷的家庭出生的孩子的,也通常会在考试中拥有更好的学习成绩。

后来这项研究又被迁移到瑞典,在瑞典所进行的同期研究之中也展现了经济实力与学术成就之间呈现正相关的比例。

瑞典相对来说是具有比较公平的教育机会的,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贫穷的儿童和家庭仍然在学习中处于劣势。

将此项研究放置于我国,其客观事实也是如此。

目前我国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总体的收入水平是比较低的,并且我国的贫富差距也非常大,而这种贫富差距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消费能力,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心理,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全方面。

就以目前清华大学的招生情况来看,2019年清华大学新生3800名,其中内地学生3400名,国际学生港澳台学生约400名,但其中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仅有656人,所占比例只有19.3%。

而这六百多名学生中还有大部分是来自贫困地区的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除去这些,考入清华的农村生源只有一成。

而这样的比例我们不能仅仅归结为孩子不努力,决定学历的从来都不是智力,也不是努力,即便如此当他们去到更好的城市的时候,身后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持,他们也会拥有比别人更强的自卑感,又怎么能有更多选择的权力。

对于教育来说,如果成绩是可以改变的,那么思维和认知是非常难以改变的,甚至是难以跨越的鸿沟。

大部分贫穷的家庭父母并没有一个非常好的思维和认知,仅仅局限于其生活的范围之内,并不能提供给孩子更好的发展空间,甚至会限制孩子的发展。

例如更多的富人家庭,其实更加在意对孩子的教育的培养,不吝啬投资,注重文化熏陶的培养,也更加注意明白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孩子。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心理和性格会更加平衡。

在1966年,美国研究员科尔曼曾经向国会递交了一份“机会均等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当黑人和白人的学生文化教育水平都相差不大的情况之下,黑人的学习成绩仍然是低于白人的,后调查发现,影响其学习成绩的条件是学生的家庭背景。

但是其实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并不能划等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是有这样的例子的,因为贫穷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

只是父母的眼光和利用会影响到孩子对于这种资源的理解,当父母的鼠目寸光无法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的时候,就会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家境”并不局限于金钱和家庭的资金储备,而在于家庭环境给予孩子成长方面的支持和鼓励。

当孩子处于高压的学习环境,或者灌输“不好好学习对不起父母”的思想的时候,这种内疚与羞愧的教育方式,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思维。

而父母高素质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环境,“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家长的高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只有高素质的父母才能教育出高素质的孩子,只有父母本身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对孩子做出很好的表率,才能润物细无声地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所以说,在今天的社会,智力只能决定一个上限,而家庭的氛围和经济实力才能决定一个孩子的下限,只有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的支撑,孩子才能有试错的资本,也有更多创新的能力和勇气。

当有足够外力作为支持的时候,孩子本身的价值和学习成绩才能有一个更好地体现,这也就显现出了贫富差距之下孩子成绩的差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