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人大代表刘发英: 以张桂梅为榜样, 让贫困山区的孩子有更多出彩机会

总台国广记者:我的问题提给刘发英代表。您用一根网线架起了网络助学的桥梁,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得到好的教育。现如今,山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回望您坚持了16年的教育扶贫工作,您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又有哪些难忘的人和事?谢谢

刘发英:谢谢你的提问。大家好,我叫刘发英,是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名乡村小学教师。1991年师范毕业后,我主动申请到长阳最贫困的黄柏山乡支教。山里孩子上学难,就着土豆咸菜就是一顿饭,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不让孩子辍学,我开始用我微薄的工资资助他们。但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有限了,2005年,我试着在网上发出了第一封求助帖子,没想到居然得到了爱心网友的回应。我真切地感受到,网络有界,大爱无疆。

2010年,在长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创办了“英子姐姐”助学网站,组建了助学团队,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支持。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我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网络助学上。

16年来,不管山高路远,我们坚持实地走访每一个贫困学生家庭;180多本爱心账本里,详细记载了每一笔助学善款的来源和去向;我们坚持“一对一”公开透明助学,用行动兑现“不从善款中提取一分钱”的承诺。截至2022年的2月底,我们共结识了2000多名国内外的爱心人士,筹集助学善款2900多万元,帮助4300多名贫困学生上学读书。其中,有1500多名受助学生考上了大学。

一路走来,我时常被感动着。2015年10月,江苏常州退休老人戴先生搜索到“英子姐姐”助学网后,开始了试探性资助。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老人先后汇款23万多元,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老人告诉我,他被查出患有直肠癌,担心等不到孩子们毕业的那一天,请我替他完成助学心愿。另外,老人还有一个心愿,想捐出200万元设立“英子奖助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2016年的3月,我到常州看望戴老,在病房里,我们签订了英子奖助学金捐赠协议。如今,奖助学金已连续发放了5年,98名学生获得了奖励资助。虽然戴老现在只能拄着拐杖走路,但他一直关心关注着助学事业。

用生命影响生命,是爱的延续,善的循环。受助学生小娟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到长阳偏远的学校支教,还加入了“英子姐姐”助学团队。受助学生晓琳,参加工作后,每年坚持资助贫困学生,她说,她要将这份爱延续下去。还有许多走出校门的受助学生,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了对国家有用的人。

不抛弃善良,不放弃希望,不忘记初心。我觉得人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和自豪,就是为他人、为社会认真做好了一件事!我将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在爱心助学道路上继续守护孩子们的梦想,让山里孩子能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