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根据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改革中可以采用班级制,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将学生分为A、B两个班。A班的进度更快,教授的内容更多,深度也不同于B班。对于B班的学生,老师应该适当放慢教学速度,让B班的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兴趣。随着学习热情的高涨,学生们将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感兴趣,形成良性循环机制,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等公共基础课的任务不是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的很多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

教学方法的急剧调整

对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彻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讲课时,应增加学生的操作时间。

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

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最终评估采用阶段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不同,形成性评价体系应该有所不同。在形成性评价中,加强过程性评价的比重。例如,在课程中,应要求学生的出勤率。不来上课的学生给出较少的过程评估结果。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答对的学生可以获得过程评估结果的加分,答错的学生不会扣除评估结果。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努力学习。

既然计算机应用专业形成性评价体系具有传统评价方法所不具备的各种优势。不同的课程需要建立不同的形成性评估和评价体系,不同课程的体系结构不能相互使用。为不同学科建立各种形成性评估和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估和评价体系,积累良好的经验。不断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适应时代发展,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