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考入外地的体制内, 无亲无故的生活是什么体验? 持续时间不会太长

网友咨询:

考入外地的体制内,无亲无故的生活是什么体验?

我的答复:

我平时因为工作的关系,对于本地体制内的情况比较了解,并不是所有人在报考体制内岗位的时候,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有些人为了能够考上体制内,也会选择到外地工作,这是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如果你是在外地体制内工作,我认为迟早你也可以成家立业,因为大部分在体制内工作的人,刚开始考上什么岗位,最终就是在当地一直工作到退休,很少会出现工作调动的情况,针对你提出的问题,我建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只要入职新的单位,很快就会认识一帮朋友和同事

作为一个考上外地体制的岗位的青年,我认为虽然刚开始你会感觉到无亲无故,但是当你真正入职以后,就会发现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凄凉,因为你很快就可以认识一帮新的朋友和同事。

我平时因为工作的关系,对于体制内考试的很多情况都比较了解,也非常关注本地体制内考试的事情,在近几年我认识的青年当中,就有几个人是从外地考到我们本地的岗位。

这些刚从外地考上本地体制内岗位的青年,刚开始确实会有比较不适应的情况,比如说基本只会说普通话,都不会当地的方言,这就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地方,确实也让很多青年感觉到比较陌生。

但是真正入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尤其是参加了同一届考进体制内岗位青年的培训班以后,基本上就不会有无亲无故的感觉,因为参加了这一次培训班,你就能够认识到很多同一批进体制内岗位的朋友。

在我个人的理解当中,组织同一批的人进行培训,培训只是一个次要目的,真正重要的目的是让同一批考上体制内的人,能够有一个平台进行交流,也能够让这些青年相互认识一下,毕竟到了体制内工作以后,如果能够多几个同一届考进来的朋友,未来开展工作也会相对比较顺利。

二、考上体制内单位以后,很多人不用多久就会成家立业

作为一个外地考上本地体制内岗位的青年,刚开始可能会感觉到比较孤独,但是不用多长时间,你就不会感觉到孤独,因为你会认识很多的朋友。

尤其是对于一个男生来说,如果你考上了一个地区的体制内岗位,刚刚入职就会有很多人给你介绍对象,因为在一般地区,体制内的男生根本就不愁找对象,反而是女生想找对象比较难。

从我身边认识这么多朋友情况来看,如果一个男生没有对象,考上体制内岗位以后,基本上一两年时间以内就会结婚,因为确实有很多同事会给他介绍对象,总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对象,最后走进婚姻的殿堂。

如果你是一个外地的女生,考上了本地体制内岗位,也要注意尽早去找对象,因为现在体制内的岗位大部分人,都是女生能够考上这些岗位,这也就导致小地方体制内男女比例失衡,女生想找对象反而要比男生更难一些。

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比较挑剔,等到你过了30岁,再想在体制内找一个合适的对象就很难,因为体制内和你同龄的男生,他有更多的选择,毕竟还有很多比你年轻的人,她们每年都源源不断考进体制内的岗位。

三、现在交通比较发达,如果距离不是特别远,回家并不难

作为一个从外地考到本地体制内岗位的青年,我认为也不必太过于纠结,因为现在的交通都非常发达,只要你不是距离特别远,我认为回家并不难,哪怕是周末,你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看一看。

从我身边认识这么多体制内工作朋友的情况来看,很多人虽然是异地报考公务员,但大部分都是在省内工作,只要还在同一个省份,我认为来回的时间都不会特别长,最多不会超过半天时间,你想要回家也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

作为在体制内工作的人,如果你想要跨地级市进行调动工作,肯定存在一定的难度,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你唯一可以调动工作的机会,就是不断参加遴选考试,从县级到市级,最后再到省会城市去,这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规划。

参加体制内的遴选考试,和你当初参加公务员考试一模一样,只要你能够通过考试考到第一名,你就跟你去上级单位的岗位工作,你也就能够变更工作地点,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四、在报考体制内岗位的时候,一开始就要选对适合自己的岗位

我平时因为工作的关系,对于体制内考试的情况非常清楚,我建议你在参加体制内考试的时候,一开始就要选对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千万不要考上这个岗位以后,才开始犹豫纠结。

现在体制内考试都非常公开公平公正,一开始你选择报考什么岗位,你考上以你就是去什么岗位工作,这也就意味着选择权完全在你手里面。

如果你刚开始就是报考外地的公务员,你考上那个岗位肯定是去外地工作,如果你刚开始选择本地的公务员,你就可以留在本地工作,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

在体制内考试当中,不同岗位的竞争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报考发达地区或者是城区的岗位,通常竞争都比较激烈。

如果你报考一般地区或者是基层的岗位,通常竞争不会那么激烈,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先确保成功上岸,然后再考虑工作地点的问题。

本文由岭南通途原创,点击关注不迷路,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