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在实验室里, 研究生的5种行为最让导师反感, 一定要注意避免!

01 师生关系是一道“世界级”难题

8月份,一位刚刚晋升的博士生导师,在知乎上发了一个提问:我的博士生已经半个月没主动联系我了,他是不是在科研?怎么能让他更主动一点?

然而,这个事件本身的结果并不重要,更加有趣而又令人深思的问题,却是众多知友的精辟回复。

这位导师的想法是:

以后招研究生绝不能找这样的!科研能力行不行先不管,首先得要听话出活!

平时别总想着出去实习,打卡必须建立起来。每周开一次组会制度必须要执行,交不出成果就延毕!

这就是导师不断“黑化”的过程,真的爽了第一批,苦了后来人。

这位博士生的想法是:导师已经半个月没主动联系我了,他怎么回事,懂不懂得带研究生,是不是在科研?我第一次带教授,太烦恼了!

师生关系,永远是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必须要妥善处理、但又难以美好解决的“世界级”难题。

之所以说是难题,从近年来屡屡暴光的师生互撕事件,就能窥见一斑。

有的研究生总结道:

有一种师生情,叫“相看两厌”;

还有一种师生情,叫“再也不见”。

对于有些科研能力特别强的研究生来说,你若对他们说要注意和导师搞好关系,他们也许马上就会来气:

“我凭自己的本事拿文凭,没有必要低三下四地去讨好、巴结导师!少跟我谈这些没有的。”

在这些人看来,和导师搞好关系,就是奴颜婢膝,就是阿谀奉承、就是溜须拍马,他们不屑这么做。

然而,导师手中毕竟掌握着研究生的“生杀大权”——能否正常毕业还是要导师开口。

在论文盲审、抽检力度逐渐加大的情况下,研究生毕业越来越难。除主观因素——如科研项目没有出成果外,导师评价对博士是否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至关重要。

以后的发展道路也许还要导师的推荐和正面的评价,所以与导师搞好关系,是所有研究生绕不过去的问题。

02导师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是什么样子的?

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研究生与导师交往相处,不同于我们和亲朋好友、同学相处,其方法、技巧和注意点具有特殊性,所以我们在平常工作中应特别注意。

我总结到,在导师心目中,理想的、值得信赖的研究生是这样的:

1、研究生对导师忠心耿耿。

很多研究生在网络上吐槽总被老板要求打杂:财务报账、定飞机票、跑腿取快递、帮导师亲戚写论文、代导师去开会……

“小不忍则乱大谋”。但是,正是把这些小事干好、干到位,才能是体现你对导师尊重和忠心。

所以,导师交代的事要按时完成,保证质量,不能按时完成提前说明原因。

2、研究生值得导师信任、托付。

导师对研究生的信任,包括对研究生人品的信任和科研能力的信任这两个方面。

诚实,给导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不要畏惧,研究生和导师应该是相互合作的,自己有好的idea可以和导师讨论,尽自己最大努力就好,没必要害怕。

3、研究生科研能力强,能帮导师分担工作、排忧解难。

切忌不懂就问,先查文献找解决方法,再根据查到的资料,提出具体问题,导师讨论。

根据导师的建议完成整个方案的修改,解决好每一个存在的问题。

依照方案实施试验,准备好一切器材、人力安排,并带领相关人员完成试验内容。

4、研究生听话、执行力强,能不折不扣地按照导师的要求开展工作。

很显然,研究生能得到导师的信任,才是正常毕业的首要条件,而导师信任研究生的前提,是对研究生的认可和赏识。

如果研究生不小心冒犯、伤害了导师,甚至引起了导师的厌恶、甚至憎恨,信任也就无从谈起了。

03 这7种行为最容易引起导师的反感,须特别注意

俗话说:“人生如戏”。

实验室有实验室的游戏规则,身在实验室我们自己不但要会演戏,而且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察言观色、精于看戏,不能踩的红线就不能去踩。

无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一不小心破坏了游戏规则、踩了雷,就会招致导师的反感,很可能让自己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

1、目中无人,不把导师放在眼里

有些科研能力出众的研究生,自己没有做过导师,不了解做导师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更不知道做导师的酸甜苦辣,想当然地认为导师就是高高在上、整天端着茶板着脸、只会发号施令的人。

总喜欢拿自己的长处与导师的短处去相比,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导师的能力还不如自己,从而藐视导师。

因为在心里看不起导师,所以对导师说话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很嚣张:“导师,请你别在我面前指手画脚,这件事我自己知道该怎么做!”

“端谁的碗,受谁的管”。这是研究生身处实验室的本分,挑战导师的权威是实验室第一大忌。

我们应明白一个道理:能做导师的人,一般都有其过人之处,例如背景、关系、能力、综合素质等。

其实,关系也是资源,导师能轻而易举办成的事,你可能很难办成。

就算导师的科研能力的确赶不上你,但导师手里有权力和资源,排挤你、整治你是分分钟的事情,所以当你的实力还够强大的时候,最好是夹起尾巴做人。

2、刻意躲避导师

有的研究生出于个人的好恶,讨厌导师或者不擅长与导师打交道,看见导师就躲,老远发现导师的身影,宁愿绕着路走。

遇到需要请示汇报的事情,喜欢让同学向导师转达。

你若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导师的猜疑、产生隔阂与误会,导师自然会认为你在内心里排斥他、瞧不起他。

如果我们与导师之间的正常沟通交流都没有,怎么让导师熟悉你、了解你?信任又从何谈起呢?

3、背后议论导师,损害导师形象

这种研究生通常有三类:

第一类,是在本科期间就养成了意气风发、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的习惯,不知道在实验室中,有些话是不能随便说的,他们对导师评头论足多半是因为幼稚。

第二类,是性格直率、缺乏实验室经验的人:这类人口无遮拦、看见啥就评论啥,往往不考虑后果。

第三类,是天生就长着一张搬弄是非的嘴,遇到事不说点啥,嘴巴就难受,就像网上一些“喷子”一样,还没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开始义愤填膺地瞎喷一通。

这些研究生要么对导师的做法、决定和能力,说三道四、牢骚满腹;要么是对导师的人品、私事,捕风捉影地评头论足。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搬弄是非的话总有一天会传到导师耳朵里,换作你是导师,难道不会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吗?

4、顶撞导师,和导师对着干

有三种研究生容易顶撞导师:

第一种,就是自尊心特别强的人,连导师正常的批评、训斥都受不了;

第二种,就是啥事都拿“对与错”作为判断标准的人,凡是他们认为不对的事,就会与导师当面争个脸红脖子粗:“导师,你这样做就是不对,你安排其他人去做吧,我不会干的。”

第三种,就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导师的人。

研究生和导师存在意见分歧很正常,但一定要注意对待分歧的场合与方式,切勿当面反驳或顶撞导师。

导师没做决定前,可以心平气和地给导师提出建议、谈谈自己的观点,一旦导师做出了决定,就必须坚决执行。自觉维护导师的权威,是研究生必须考虑的问题。

5、泄露与导师的亲密关系

尽管学术圈和实验室中的任人唯亲和派系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但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情。

每个导师都希望在公众面前塑造出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形象,因为这是管理好一个团队的需要。

有些和导师关系很近的研究生,被导师视为心腹,但他们得意忘形,在同门面前吹嘘、炫耀和导师的亲密关系,并且还做些狐假虎威的事,结果引起同门们的嫉恨,以及对导师的不信任。

越是受到导师的赏识和信任,越是要谨言慎行,这是一个沉稳的研究生必须做到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