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质疑老师言论“亲美”, 公开骂其为乏走狗, 学生竟听不得真话了?

一反当初对陈宏友的讨伐,南航大学陈赛彬出事以后,人们反而有对他同情的,还有的人公开表态支持他的言论,因为一个人的观点是自由的。

为什么这一次,同样是勇敢站出来的学生,却得到了两种完全不同态度的对待呢?

我想,首先还是得从老师说了什么入手,看过陈赛彬的言论以后,有人总结其言论太过“亲美”,学生们因此得出一个结论,认为他是乏走狗。

其实乏走狗一词,还是出自于鲁迅的文章,这样一个言辞犀利的人自然获得了许多年轻学生的喜欢和认可。

但是鲁迅的犀利,是基于真知灼见的感悟,是一鸣惊人似的见解。

而一个老师因为承认他国的优势,就被认为这是在“亲美”,是否这样的认知中,本身就带着过分偏激的态度?

若是这样言论上表示赞扬都是错误,那么曾经那些留学他国的人,难道也是不该被赞同的人?难道我们一叶障目,才是对自己的最大认可?

鲁迅尚且去日本留过学,这能说明他不是个好人吗?他当然是好人,他去留学是为了学习知识,并不是因为他亲谁。认不清这一点,就容易被南航的学生思维代入。

是非曲直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傻,难的是在感性与理性上权衡,保持足够的理性去看待问题。我们之所以那么讨厌那些过分亲近他国的言论,无非是想要强调自己的优势,想要认可自己不代表我们要忽视其他人的成就。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招,才是真正的报效家国,才是身体力行的奉献和付出。只用言语去挑剔的是非,说多了就容易变成村口多舌的妇人。

大学生还年轻可以理解,但这不应该成为他们听不进去真话的理由。大学生还年轻,所以总以为社会是自己想象的那个样子,认识不到现实里实实在在的差距。

所谓“发达”与“发展中”,这两个词本身就代表了距离,不承认他人的优点,是不敢承认的心绪,还是没那格局呢?

当然,陈赛彬的观点并不是全都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将自己的认知表达讲述给自己的学生,学生若觉得不对,当堂提出来即可,我相信老师与学生之间,无所谓矛盾,言论本来就自由。

但陈赛彬教授却是突然走红网络的,他的讲课被拍成视频,被翻译成文字,成了网络上许多人指摘和贬斥的对象。

陈赛彬真的错了吗?事情发生以后,也许是基于网络的热度,也许是怕学生有情绪,反正陈赛彬这样一个教授,被介入调查了。

我想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或许是一个好事,但不是最让他们开心的事,他们的观念已经定型,在他们的认知中,陈赛彬教授说错了话不是重点,他的价值观错误才值得痛恨。

但是他说的那些话有多少是基于事实,有多少是他的夸大,并不用多费口舌,因为真相就在那儿,谁也掩盖不得!

学生们义愤填膺是好事,说明他们有集体荣誉感,但过分的义愤填膺,一定会阻碍个体的进步。

看见优势,吸收优势,再转为我所用,不是更好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