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马上评丨“人脸识别”的校园安全成本岂能转嫁给家长

近日,广东梅州市梅江区联合中学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称该校正在安装调试“智慧校园平台系统”,学生进出校门时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可让家长了解考勤情况,并向家长收取每名学生一年100元的服务资费。

此事引发家长质疑后,9月13日,梅江区教育局调查并通报称,该校学生无论是否交费购买服务均可正常进出校园、宿舍,不存在无法进出的情况。目前自愿购买的学生家长约四成。

此前,涉事学校也回应称,人脸识别系统是自愿缴费使用的。但是,这并不能消除家长和网友的疑虑。校方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有多大程度能真正做到“自愿”?

从该校《致家长的一封信》的表述来看,设置该人脸识别系统的一大初衷是“提升校园安全”,当地教育局的通报也表示“本意在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实现对学生进出校园、宿舍大门等情况的监控识别,确实与校园安全有着密切关联。

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看,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都在学校,而非家长。学校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升级有关软件和硬件,是其分内工作,相关成本理应由学校自己承担。向家长收取服务资费,则有将管理成本转嫁给家长之嫌。

当地教育部门的调查还表示,《致家长的一封信》是第三方公司拟定并印制,由学校代发给学生家长。第三方公司代替学校拟定致家长的信,是否越俎代庖了?学校与第三方公司如此密切地绑定在一起,是否存在不正当的利益关联?

在家长的视角里,不管是由什么公司提供服务,既然致家长的信是以学校名义发布的,那么实施收费的主体就是学校,这样的收费行为就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了“刚性”。家长也会担心,如果不交这笔钱,孩子在学校是否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

2020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学校不得擅自设立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涉事学校以智慧校园平台为由向家长收费,是否经过上级审批,是否属于“乱收费”,应该查个明白。

近年来,一些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名乱收费有抬头之势。教育部曾多次通报有关案例,其中包括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强制学生办理电子学生证、违规收取家长观看监控费等情况。在校园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同样是教育信息化的体现,这笔费用不该由家长承担。

通过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提高校园安全水平,同时为家长提供了解子女活动的便利渠道,本是一项进步。当地教育部门在通报中,也表示要加强研究,积极探索校园安全管理新机制。实际上,家长们并不反对学校在信息化领域的创新,反对的是把创新变成家长的负担。

对此,学校要充分衡量成本与效果,全面落实校园安全主体责任,并与家长做好充分沟通,尊重家长意愿。教育部门也要继续核查整改以教育信息化为名的乱收费问题,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切实保持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高压态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