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高原上的小向导》: 首部聚焦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历程的童书 | 新书

今年年初,首部以科学视角全面解读青藏高原的科学纪录片《再登地球之巅》,引发了公众对这片雪域高原的热切关注。该片由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入题,而2024年3月由译林出版社全新出版的童书《高原上的小向导》,则将目光聚焦在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作者遍访亲历者,从门巴族少年视角出发,截取第一次青藏综合科考片段,以数位可敬可爱的科学家的故事折射一代科学家为实现“青藏科考空白必须由中国人自己填补”的夙愿而忘我钻研的巨大奉献精神。

《高原上的小向导》推出时间正值中小学开学季,这本以“纪实+虚构”的形式呈现的儿童文学作品是译林出版社“小译林”品牌2024年开年第一本原创童书,给新学期的孩子们带来了极具意义的“开学第一书”。该书由中国科学院科普主管刘黎琼创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当年科考亲历者孙鸿烈院士撰序《难忘这片高原,难舍高原研究》,魏江春院士热忱寄语青少年读者——“愿你们心怀梦想、勇攀高峰”,表达了老一辈科学家的殷殷嘱托。

为青少年而书,追溯首次青藏综合科考中的人和事

青藏高原科考在地理学、生物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领域极为重要。20世纪70年代,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筹备开展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中国科学院确立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中心任务,1973—1980年先后组织千余人参与考察工作,对青藏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科考工作截至目前仍在继续,考察内容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生物生态等各个科学领域。在此期间,青藏高原这块土地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高原上的小向导》是首部讲述我国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历程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刘黎琼在中国科学院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接触到参与首次青藏科考的老一辈科学家,感动于老前辈们对青藏高原这块土地深深的眷恋,尤其在翻看了当时的科考照片,阅读了当年科考队员写的考察手记后,被他们在高原上,在峡谷中,在面对各种困难时勇毅前行的精神所激荡、所鼓舞,萌生了为青少年创作一本讲述首次青藏综合科考中的人和事的图书的想法。此后,她走访亲历者,数易其稿,选取科考历程中的片段,借门巴族少年视角,以“虚构+纪实”的创新方式,通过小读者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的形式讲述出来。故事细节经由亲历者审阅把关,真实感人。整本书旨在塑造中国科学家的英雄群像,向青少年展示科学家们不畏艰险、忘我奉献的珍贵品质。

门巴族少年携手老一辈科学家,揭开青藏高原神秘面纱

青藏高原以其高、其大,被称为“世界屋脊”,雄伟壮阔、神秘冷峻,这些词背后意味着艰险的考察环境。冰川、密林、峡谷、雪山,青藏高原向人们展现了无比复杂的地形地貌。四五十年前,多变且恶劣的环境和相对简陋的科考设备,让科学家的考察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高原上的小向导》用生动的文字记述了这些考察困境,比如百米悬崖间原始的溜索、雪后难测深浅的大冲沟,此外,还有胡蜂、蚂蟥、野猪等毒虫猛兽,但参与科考的科学家用个人意志克服了这些困难,坚持完成一项项细致的考察。不可忽视的是,青藏科考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当地人的支持和帮助。无数少数民族同胞以极大的热情和艰辛的努力帮助科学家完成了科考任务。他们作为向导,带领科学家翻山越岭,用丰富的经验帮助科学家避开了许多风险,彼此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书中的门巴族少年达瓦顿珠就是少数民族同胞的化身,他年龄虽小,却富有生活经验,勇气十足,途中很多危险都是靠达瓦顿珠化解的。

达瓦顿珠将青藏高原称为他的“高原女神”,他和他的族人们敬仰这片土地,也呵护着这片土地。从对科考工作的不解,到感佩于科学家们坚定的意志、钻研的精神,达瓦最终成长为科考队伍中真正的向导。《小读者》执行主编刘纳新在读完此书后认为:“这本书最触动我的是门巴族少年和科考队员之间的对话,就如同传统智慧和科学精神的交流,人们带着对同一片土地的热爱而相互吸引。”

《高原上的小向导》从科学出发,但同时也融入了对民族文化保护、自然与万物关系的思考,比如书中对门巴族受人之恩、施之众人,乐享天赐、珍爱万物等朴素善良的生活信条的赞赏,对科学考察和生态保护等问题的思考,这些内容赋予了这本书丰厚的人文色彩。面对门巴族少年对科学研究的困惑,科考队员老苏的一句“科学研究是要在保全人类的同时,保全我们的生态环境,保全整个地球”让人醍醐灌顶,不仅让书中少年豁然开朗,也让读者感悟到科学研究的价值和使命。

以轻盈真挚之笔,写科学考察之艰辛

刘黎琼多年从事文字工作,她是“三联少年”专栏作者,并曾为多位院士撰写传记,深厚的笔力也为这本书的文学性提供了充分保障。《高原上的小向导》中处处可见作者丰厚的文学积淀,作者贴切地描绘出青藏高原冷峻的雪山、生机勃勃的密林,以文字展现这块土地迷人的色彩。此外,从童书阅读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作者尤其注意人物语言的生动性和贴切性,为小读者展现了科学家的真实面貌。这本书所塑造的科学家形象有血有肉,他们工作起来细致严谨,互相调侃起来又妙语连连。其中的“老苏”既有严肃的一面,也有思念女儿时的一腔柔情;跳脱的“小汤”看起来不着调,一提起专业领域却是条分缕析,对工作精益求精。

《高原上的小向导》全书文字清新雅致,作者将一段科学考察之旅用文字娓娓道来,将“高山仰止”的科学家精神灌注文字之中,科考工作的严谨、山川风貌的壮阔巍峨、人物情感的细腻真挚尽现笔端。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评价此书:“用轻盈的笔触为小读者追溯首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往事。”

从科学知识角度讲述青藏高原科考的文章和图书很多,但用一种孩子喜爱易懂,且富有文学性的方式讲述这一科学大事的书却少之又少,《高原上的小向导》在这个方向上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

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值得每个小小少年去追逐

一代代中国科学家从科学救国、科研报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奋斗征程中凝聚出“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这种精神是科学家们用时间、意志,甚至生命萃取出的群体智慧和品质,是屹立在祖国大地上的一座座精神丰碑,参与青藏综合科考的科学家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首次青藏综合科考队副队长孙鸿烈院士在本书序言中将这种精神浓缩为“科学、奉献、团结”六字。就是这种精神引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以“摸家底”为任务的首次综合科考,为青藏高原后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本《高原上的小向导》行文间也着意书写科学家步履不停、攀登不止的科研精神,尤其以科学家精神的代际传承为开端和结尾,让读者感受到精神信念的力量。当年的科考亲历者,地衣真菌学家魏江春院士在为本书所写的“致小读者”中也提出了对新时代青少年的殷切期望:“从我们手中接过重任,为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家精神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向下扎根,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进行浸润和弘扬。据译林出版社有关编辑介绍,《高原上的小向导》是“小译林”品牌为青少年打造的原创精品书系“向着科学之巅”系列的第一本,期待这个书系持续推出精品,助力小读者将文字内化于心,用科学家精神涵养个人品格,厚积为支撑成长的力量。

记者:钱欢青 通讯员:罗颖杰 编辑:钱欢青 校对:杨荷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