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辽宁 > 就业

法律允许在职教师免费补课引来网友热议! 时代变了还是道德在退步?

这几天,网上许多网友在热烈议论“免费无偿给学生补课是否违法”的问题,许多网友认为“补课是违法的,加来免费就不违法吗?”“主张教师免费无偿补课的人,免费照顾孤寡老人,他同意吗?”“为什么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老师?”有网友提出:“科技在进步,中国人的道德在退步!”

网友认为免费无偿补课也违法。

10月15日,教育部颁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将正式开始实施。有许多网友对有关条款产生了异议。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相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尚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条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退还所收费用,予以警告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一款,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有偿开展校外培训的;

第二款:利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有偿组织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校外培训的;

第三款:以咨询、文化传播、素质拓展、竞赛、思维训练、家政服务、家庭教育指导、住家教师、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冬夏令营、托管等名义有偿开展校外培训的;

第四款:其他未经审批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尚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条件的。

教育部颁发的法律,针对有偿补课进行处理。

网友提出:“补课是违法的,加了“免费”俩字就不违法了?……”还有网友提出:“主张教师免费补课的人,去免费照顾孤寡老人,他同意吗?”

2023年高考,大连考场一瞬。

其实,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就有许多爱心人士一直默默无私奉献,他们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每年国家有关部门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的那些人物不少来自民间。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爱心市民到敬老院、孤儿院送钱送物义务奉献,这些都是生动例子。

雅安地震,大连石道街小学的孩子们义卖自己的学习用品,支援灾区儿童。

有的网友发表观点:“为什么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老师?当年孔圣人教学生也是要收费的。劳动所得咋就不能合法了呢?荒唐!比圣人的要求还要高,圣人施教也要束脩!”

网友说,圣人也要束脩。

许多网友认为给孩子免费无偿补课不可取,因为圣人也要束脩。其实,这明显两者之间有 本质不同。束脩之礼,是弟子 初次拜见老师送给老师的见面礼,表示了尊师重教。孔子收取的束脩非常菲薄,只是几条肉干而已。

这跟如今有偿补课收取的补课费有着天壤之别。目前,在大连,一个课时的补课费是700元。这不能用菲薄这样的字眼形容。

我在大连金州区亮甲店中学担任中学语文教师。

1993年,我考入师范大学。1997年师范大学毕业。在大连金州区亮甲店中学、大连大化子弟中学等学校任教中学语文老师,默默无闻教书育人。从那个时候起,一直坚持免费无偿给孩子们辅导补课。

网友说,老师免费无偿给孩子辅导,他们没有见过,确实令人伤心。

一个网友说,“我在想有没有心甘情愿,免费加班的。支持所有人都免费工作,不拿工资!”

一名网友说得实在。

他说:“我今年54岁了,我们那时候上学学校、老师的自主性很强,也没有这规定那规定的,上早晚自习,老师也讲课,但是从没有交过补课费,别的班级早晨上一个自习,我们班主任多上一个早读自习。碰到调皮的学生老师也会教训一下,家长也不会这个那个的,学生家长都很尊重老师。现在的学校老师天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怕这怕那的,还直被家长投诉,难道是社会进步就这样了。”

这个网友说得很有道理。以前许多老师都是免费无偿辅导学生,大家都觉得很正常。为什么现在我们觉得免费辅导学生是反常的呢?

有的网友发表观点:“科技在进步,中国人的道德在退步。”

他的话语确实发人深思。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了,国家强大了。可是人们的道德水平却没有提高。

一个网友说:“我小时侯老师经常邀请我去家玩,现在再没有老师敢这么做了。出行安全你能保证吗?出了事你赔得起吗?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你凭什么要求现在的老师当圣人?有可比性吗?现在的家长跟以前的一样吗?科技进步了,但国人的道德水准倒退了五千年。”

随着我们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确实存在着道德滑坡问题。在教育这个涉及到千家万户的事情上,道德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个网友说,“如果被举报,你怎么证明是免费的?”

这个问题确实无厘头。如老师免费去补课,学生和家长怎么会去举报?老师没有收取分文,举报老师为啥没收钱?

有的网友发表观点,“既然补课是违法,就不存在免费可以补,收费就不可以补的问題存在。老师可以把学生的问题记下来,备好课,第二天上课讲。这样大家都公平。”

教育部颁发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针对有偿补课进行处理。许多网友还对此存在误解。

有网友说,“时代不同了,一心向"钱"是现在的时尚。记得30年前,我带初中毕业班时,都是无偿给学生业余辅导,毫无任何想法,只是希望农村学生能用自已的刻苦努力考上高中上大学,跳出农门,改变自己的命运。别无他。”

这个网友说得好!“别无他。”这就是以前的免费无偿辅导学生的教师的风骨!

而许多网友对此不理解。

一名网友说:“放到现在:你给自己的学生无偿加班辅导,对其他班的孩子不公平,投诉你!”

还有网友说:“你现在仍然可以免费给学生上课呀,没人拦你呀,工资你也可以捐出来!”

一个网友还说:“脱离物价和通胀去谈工资是耍流氓。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坦然面对,欣然接纳,享受每一个阶段的人生。一切都在变,回不到从前。价值观曲向,人的灵魂的偏颇,社会的变迁,一切的一切都在″与时俱进"。

还有网友说出了心里话。“各有各的缘,各有各的根性,树、草不同,人亦有"别",难以求同,各得其所。

这个网友对社会看得很深刻。“有的老师为此努力而改变了命运,并希望自己的学生也如此。老师的初心没错,爱生如子,值得称颂!但时代不同了。那个时候大家都没什么知识,而且来求学的学生是真求学,现在嘛!会的不用你辅导,有各种资源,不会的你求着辅导也没有!还不领情,环境变了!人群变了!相互直接交换价值变了!”

有的网友发表观点,国家应该规定:免费补课也是违法的,强迫老师免费补课,应该定为绑架勒索罪。如果是自己教的学生,免费补课也说的通。

有的网友对给学生们补课有了新的理解。

他认为:“学生不会,如同工程不合格,对吧?教学大纲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也是学生应完成的学业标准。如果学生没有完成就是没达到教育标准。那么是老师的责任还是学生的责任?是老师没教好还是学生没学好?”

有网友说:“老师不吃饭吗?你们都加班有加班费,老师就活该多干活免费补课?”

一些网友认为免费无偿补课也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免费补课同样有失教育公平,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免费补课的机会。”

其实,许多家长还是期盼有教师免费无偿辅导学生。反对者只是担心自己身边的老师不能免费去上课 。

有正义感的市民呼吁:“我们应该倡导所有在职教师能够振奋起来,能够胸怀坦荡,无私无欲地给孩子们免费无偿辅导。”

2023年高考,大连考场外,家长们等待考生。

对于这样的提倡,又有网友不赞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大家觉得免费补课就不违法,只能说大家反对补课的目的不纯:想补课,不想掏钱 ”

这个网友说:“老师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凭什么免费,我现在吃不上饭了,我去你家免费吃吗?”还有网友说:“有免费看病吗?有免费盖房吗?有免费剪发吗?有免费吃饭吗?为什么要有免费补课?请问,教师在社会上购物,加油,吃饭,停车等等有免费的吗?所以,免费补课也只是理想状态,现实中真的可行吗,不要过多要求到人!免费补课?按劳分配哪去了?老师也是人,凭什么给你免费补课呀?”

网友继续说:“有种人整天就想好处占尽,分文不付。老师也是人,也要吃饭养家。”

一个孩子在补课的路上奔波。

一位网友看来也是一个教师,他认为“无偿补课违反劳动法。”

他说:“老师可以免费䃼课,工人可以免费加班,你做吗?”

网友述说了教师队伍的辛苦。“别人都是“八小时”工作制。而教师却不是!你家孩子几点到校?在你家到校之前,教师已经到校了!你家孩子几点放学?你家孩子放学以后,教师还得备课,批改作业到八、九点!你算算,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是多少?教师一天正常的工作时间超过十小时!他们的工资高吗?他们放假冤吗?他们给你们的孩子送去知识,不是贡献吗?若是这样,你还是把你家孩子留在家里玩吧!上什么学呢?”

看来,网友确实动了怒,真的是满满的怒气,想一下子发泄出来。他说:“说老师应该免费补课的人,每天免费扫大街两小时。”

确实,这个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要思考:“为什么一直以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都 变了。为啥老师不肯免费无偿补课?除了老师的问题,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一个网友说,“如果教师都愿意免费补课,法规就会改成免费也不允许你不补。”

总而言之,在职教师可以免费补课,这还受到人们欢迎,免费补课合法,无罪。

十年人,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免费补课这件事,不能强求。对于习惯了有偿授课的老师,也不可指望短时间内变成无偿奉献的道德模范。毕竟覆水难收。

教育市场化的改道尚需假以时日。相信,若干年后,无私奉献的教师定会聚沙成塔,积厚流光。

最后申明,根据10月15日实施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并没有将免费无偿补课列入其中。也就是说,在职教师可以为学生免费无偿补课!这绝不仅是法律允许的,更是社会各界人士所欢迎的正义之举。

大连高考考场外。

免费无偿辅导学生,教师付出了劳动,却没有报酬,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当付出和收获并不对等的时候,这绝对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甚至就是雷池!有的教师会永远“不越雷池半步”!

这考验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何去何从,自己说了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