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山东 > 高考

山东双胞胎兄弟, 同时被北大录取, 学习拼的从来不是昂贵的补习班

双胞胎不仅长得像,连考上的大学都一样。今年,山东临朐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高考考了681分,一个考了673分,两人同时被北大录取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一个家庭培养出一个北大的学生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他们家一下出了两位北大学生,可谓是“家族荣耀”了。

而更加令人意外的是,这两兄弟还有一个姐姐,姐姐早已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这所学校也是一流的重点大学,能够进入这所大学,可见姐姐也是个“学霸”。

这就更让人好奇了,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能够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呢?

有些人可能会想,他们能考上名牌大学,平时肯定没少上补习班。但据双胞胎的父亲王孝庆说,他们家的三个孩子都没有上过补习班。

清华大学的新生进入学校上第1节课的时候,老师们会对学生说这样一句话:你们能够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们自己够努力,更重要的是因为你们的父母。这对双胞胎兄弟能够考出这样的高分,进入北大学习,也离不开父亲在背后的付出。

这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王顾言,弟弟叫王顾行,他们的家庭也只是一个普通家庭。他们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父亲以前是一名语文老师,后来调到了临朐县蒋峪镇教管办工作。

可能因为王孝庆自己是一名语文老师,所以很注重孩子传统文化的培养,从小他就会教孩子看古文、诗词。在小哥俩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能背出千首古诗了,高中课文上的古诗和古文,他们也能背下来,并且很好地理解和吸收了。

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王孝庆每天都会要求他们写一张毛笔字或者钢笔字。这些兴趣爱好,因为他们日后的学习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别人沉迷电子游戏无法自拔的时候,他们可以因为这些兴趣爱好及时从中抽离,不至于耽误太多的时间。

王孝庆说,两个孩子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也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喜欢玩儿、不爱学习,甚至有一段时间沉迷电子游戏无法自拔。为此他也经常教训小哥俩,但孩子到了叛逆期,越是不让他干的事情他越要干。

他发现只是批评教育似乎不起作用,于是就想到了转移注意力这个办法。

因为两个小孩都很喜欢小动物,于是他就去买了一些小动物回来,带着两人一起养。他给哥俩买过蜥蜴,买过仓鼠,也买过牛蛙,家里养的小动物种类可以说是多种多样。

当然王孝庆也不是把动物买回来丢给孩子就不管了,他会和孩子一起养,而且会让他们写写养小动物的心得,每天还会和他们交流,看看每个人有什么收获,让他们从中找到成就感。

因为对其他事情有了兴趣,他们自然不会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电子产品上,所以对游戏也就没有那么迷恋了。上了初中、高中,两个孩子也没有迷恋过手机。

上了高中之后课业压力会变大,有些家长为了帮孩子提升分数,就会给孩子报补习班,但这小哥俩都没有上过补习班。

可能有些人会不相信,觉得他们肯定上过补习班,只是不愿意往外说。这还真不是。

从事过教师工作的王孝庆深知,如果孩子可以把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全部消化吸收,就说明这节课上老师讲的知识点他们完全掌握了,只要孩子每天能紧跟老师的步伐,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及时巩固复习,就可以保证他们的学习,根本不需要去上补习班。

所以从小学到高中,王孝庆没有给孩子报过一次补习班,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带孩子了解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好的教育,最后拼的其实是父母。双胞胎兄弟能取得这么高的分数,得益于父母的深度陪伴。

2018年9月,王顾言、王顾行兄弟俩进入临朐一中读高一,这里距离他们家有100多公里。

一般而言,离家远的高中生都会住校。但他们的父母觉得,如果让孩子住校生活上肯定会差一些,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个孩子,他们举家搬到了县城,在学校附近租了套房子。

大家可不要以为是父母“矫情”,其实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多一些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即便自己在学习上已经帮不到什么太多的忙,但是也想多陪伴孩子一段时间。

他们的母亲为了照顾孩子,在县城的服装厂找了份工作,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哥俩的生活起居。而他们的父亲因为要兼顾工作,每天要在县城和蒋峪镇之间往返。100多公里的路程,他每天来回跑,就这样坚持了三年的时间,风雨无阻。

兄弟俩也没有辜负父母的付出,今年高考他们以681分和673分的好成绩回报了自己的父母。

现在他们已经被北京大学?录取,哥哥王顾言从小喜欢养虫子,心里也萌生出了保护环境的想法,所以他选择了与保护环境有关的环境科学专业。弟弟王顾行从小很喜欢小动物,所以他选择了可以探究科学和生命哲学的生命科学专业。

兄弟俩也曾经说过,他们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也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理解。但我觉得,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父母的自律。

有很多父母整天不是看手机就是看电视,可是却要求孩子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去学习,这简直就是“双标”。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

王氏兄弟的成功,有一半来源于他们有一对自律的父母。自律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自律的孩子,因为他们给孩子做好了榜样,他们这样做了要求孩子这样做的时候就理直气壮。

大家应该还记得,之前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脱颖而出的清华才女武亦姝,她曾经以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横扫百人团,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获得了现场观众的一片掌声。

她为什么可以这么优秀?因为她的父亲每天坚持4点下班,4:30就会把手机关机,专心地陪她一起读书学习。

高考获得730分的2019年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他的母亲也一样,她从来不会逼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凡事都跟他讲道理。而且她自己也非常自律,为了不让孩子沉迷手机,自己先主动放下手机。

其实,父母的言传身教比起任何形式的东西都重要,决定一个孩子未来能走多远的,根本不是多么昂贵的学区房以及多么昂贵的补习班,而是他们的父母。

之前看《三十而已》,为了让儿子能够有一个好的起点,顾佳不惜贷款在富人区买了一个价值千万学区房。可即便住进了这样的地方,她的儿子依然进不了顶级的私人幼儿园。

为了能把儿子送进这所幼儿园,与其他富人的孩子交朋友,她不惜放下尊严去讨好那些富家太太。

虽然这只是电视,但也折射出了现在很多家庭教育的现状,有些家长总以为一套好的学区房就能让孩子有更高的起点,所以一直在拼经济、拼人脉。

可是大家看看那些所谓的优质学区房出来的孩子,是否人人都能上北大,人人都能上清华呢?答案很显然,并没有。

所以说,这些外在的物质并没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自律的父母,以及父母留给孩子难能可贵的自律品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