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 > 教育资讯

那些被出身耽误了的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的拆分

今次说说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以三江师范学堂筹建的1902年作为学校建校时间。今天的南京大学主源为中央大学的一部分,次源为1952年主体并入的金陵大学。金陵大学从1888年汇文书院成立,至1952年撤销建制主体与南京大学合并,历经64载春秋。中央大学历史脉络非常复杂。

抗战期间分为两部分:避难四川的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下设土木系、机械系、电机系、建筑系、化工系、航空系、水利系等7系;1943年4月,汪伪政府行政院通过在南京设立中央大学案,恢复中央大学,建校初设理、工两院,但很快便合并为理工学院,下设土木系、化工系、数理系、机械工程系

国立中央大学自1932到1941年,一直由罗家伦担任校长,他在执掌中央大学期间,提出建立"诚朴雄伟"的学风,改革教学方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当时中央大学共有文、理、法、工、 农、医、教育7个学院,40余个系,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系科最为完备的综合性大学。今天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甚至无锡的江南大学和镇江的江苏大学都可溯源至中央大学,其中南京大学以中央大学继承者自居。其实不存在纯粹的国立中央大学继承者,也不具备排他性。

1941年9月起,罗家伦辞任中央大学校长,受命去云南为远征军出国作战做工作,先后担任滇黔考察团团长、新疆监察使兼西北考察团团长。老蒋任命原北大教务主任顾孟余为校长。顾孟余到任后努力想把中大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但是时任教育部长的陈立夫认为中国最缺开民愚昧的教师,要重点发展师范教育,改中央大学教育学院为师范学院,两人的教育理念矛盾导致陈立夫对顾孟余处处刁难。顾孟余为不受辱挂印而去。

顾校长辞职,中央大学立刻闹开了。陈立夫先是想调复旦大学校长吴南轩来,被中大师生集体反对,接着又想自己兼任校长,学生们听说后闹得更凶了,校内刷出大字报批陈立夫一介党棍来当校长简直是污辱中大。中央大学闹起学潮影响很大,陈立夫向老蒋求救,于是蒋介石于1943年5月亲自出任中央大学校长,另调朱经农、胡焕庸、郭廷以分任教育长、教务长、训导长。

老蒋担任校长,只是挂名,他自知没有能力当然也没有兴趣和精力过问校务,也基本不过问教学上的事,学校里最大的变化是门口站岗的保安换成了持枪的宪兵。蒋最喜欢巡视的是食堂和学生宿舍,他非常重视这些场所的清洁卫生,也十分关注学生们的衣着仪表。有一次他巡视到宿舍楼洗脸间时,因为天热,几个学生正在冲凉,忽然看到老蒋来了,抱着盆愣在那里,也忘了行礼,蒋校长干笑两声说,“你们的体质还是很不错的嘛。”

如果说新校长给学校带来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学校内实施的“军事化管理”,蒋下令全体学生按年级编为四个大队,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及军事管理。不过训练效果不太如意,搞了不到一年蒋就撤掉不搞了。

在老蒋当中央大学校长期间还发生过一起大规模的学潮,起因是从老蒋最常巡视的食堂开始的。因为抗战,即使中大这样的重点学校,伙食也急剧下降。学生们贴出大字报,抱怨“物价飞涨,贷金过低,以致伙食太坏”。当时学生们吃的主食米饭因掺有沙子、煤屑、稗子、稻谷、老鼠屎而号称是“八宝饭”,难以下咽。教育长和训导长向蒋校长反映情况时,却说学生们是以伙食为借口“倒孔(祥熙)”。当时孔家二小姐从香港撤退时霸占飞机舱位装洋狗被揭发,西南联大和中央大学同时酝酿学潮,中大已经有人贴出“拥护蒋主席,反对蒋校长”的大字报。

此后,老蒋亲自到食堂吃了一次“八宝饭”,虽然难以下咽,但是吃了三碗。他一面吃一面问学生:“你们每天都吃这样的饭菜吗?”同桌的学生回答:“一年四季都是这样。”蒋对随行官员说:“米质太差,菜里的肉太少,要设法改进。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不能亏了他们。”食堂学潮最终也平息了。不过之后,中大学生的伙食确实有所提高。

还有一日,老蒋路过中大操场,看到一群学生只顾打篮球,没有理他,也没有行礼,老蒋用手杖狠捣地面,大喝:“校长来了!”操场上的学生一下没反应过来呆住了,蒋介石则以为学生们在向他行“注目礼”,心情又好了,边走边说:“玩去吧,玩去吧。”

1944年8月,老蒋正式辞去中央大学校长职务,由教育部政务次长顾毓琇继任中央大学校长。

国民政府也进行过院系调整,其中就包括国立中央大学的调整。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1932年6月迁往上海独立设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1950年改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35年迁往上海分出,更名国立上海医学院,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

1956年,部分院系西迁重庆,组建上海第一医学院重庆分校,后独立成立重庆医学院,1985年重庆医学院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1985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为新的复旦大学;经过师生校友的抗争,“上海医学院”名称得以永远保存。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边政系1949年和位于南京的国立边疆政治学院、东方语言专门学校合并,并与北京大学?相关院系组建新的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

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对大学的改造和调整运动,由于政权的更迭和首都的变化,国立中央大学之名无论如何是不能保留了。蒋介石如此情深和国民政府心心念念的中央大学,改造起来不甚容易。其众多系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的继承主体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校。

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不久后国立二字去掉,因为逐渐地教会、私立等大学都不存在了。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被拆分,根据《南京、金陵两大学合并、调整工作进行办法》,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两校及其前身学校的历史档案均划归南京大学。

1952年南京大学调整的内容如下:

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合并(金陵大学建制撤销),在此基础上组建文理型综合性大学,调整后南京大学校名(南京大学)、校长(潘菽)、代表法人单位(南京大学)、学校档案资料保留方(南京大学)均不变,教务处、图书馆、档案馆等各种校机构不变,保留历届所有院系毕业生的学籍资料、档案、成绩单等,校址迁往原金陵大学,原南京大学四牌楼校址移交南京工学院使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潘菽考虑到南京工学院的仪器设备大型笨重,将四牌楼校区移交给南京工学院使用)。

原中央大学(包括前身学校)及金陵大学(包括前身学校)的档案资料转归南京大学。(“文革”期间出于档案资料安全方面的考虑以及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档案馆场地有限,部分历史档案被移送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存放,2012年档案的光盘、胶片全部移交南京大学。)

1928年至1952年中央大学及南京大学毕业生、肄业生档案可通过南京大学档案馆查询,官方查询地址:中央大学学籍,中央大学中途离校学籍。

南京大学其余学院分出,根据院系调整指导文件:1952年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南京分会《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合并调整方案 》、1952年7月26日南京大学、金陵大学两校校委联席会议《南京、金陵两大学合并、调整工作进行办法 》、1951年教育部《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 》等,南京大学分出院系调整情况如下:

南京大学工学院分出,合并金大理学院电机、化工二系,成立南京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后分出院系参与组建南京化工学院、江苏工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等,1988年改名东南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即1915年成立的并入中央大学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利系科共同组建华东水利学院,先设在原南京大学四牌楼部,后迁往西康路。1985年改名为河海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系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浙江大学航空工程系在南京共同组建华东航空学院,后迁至西安改名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与西北工学院合并,组建西北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与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部分和金陵大学师范、教育相关系科合并,组建南京师范学院,设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旧址,1984年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农学院,先设在原南京大学丁家桥部,后迁往东郊卫岗。1984年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林学系与金陵大学森林科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先设在原南京大学丁家桥部,后迁往龙蟠路新庄。1985年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大学体育系与金陵大学体育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合并,在上海组建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名上海体育学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独立,在南京组建华东军区医学院,以后先后更名为第三军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设在原南京大学丁家桥部,1954年迁至西安与原第四军医大学合组为新的第四军医大学。

南京大学哲学系迁至北京,合组新的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政治系、法律系迁至上海,参与组建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大学经济系迁至上海,合组新的复旦大学经济系。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并入浙江农学院(浙江农学院后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再后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果树组并入山东农学院(今山东农业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桑蚕专修科并入安徽大学?(安徽大学农科后分出成为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大学附属小学成为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京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经历1952年院系大调整后,各高校此后又多次出现调整甚至迁徙的情况,比如交通大学就主体从上海迁到了西安。与国立中央大学分出的主要院系相关的后期整合发展情况如下:

1955年到1960年间:

南京大学:

1956年,南京大学理学院心理系,并入中科院心理研究室,并更所名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南京大学校长潘菽任所长。

1960年1月,南京大学理学院气象工程系成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5月迁至南京江北龙王山下独立建校成立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工学院:

1958年,南京工学院化工系独立为南京化工学院,后改南京化工大学,2001年5月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南京工业大学。

1955年,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有线电部分参与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后为电子科技大学。

1960年,以南京工学院农机、汽车、拖拉机等专业为基础,在南京筹建农业机械学院。1961年,迁址镇江,定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82年,更名为江苏工学院。1994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2001年,与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办学,组建成立新江苏大学。

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无锡轻工业学院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无锡轻工大学和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的流派整理如下:

第一类:由南京大学院系析出,并和其它大学院系调整组建的大学。

1、东南大学。是原南京大学最大学院工学院及农学院农业工程系,并合并了其他大学的科系而成。最终使用了南京大学历史曾用校名,校址也是原中央大学四牌楼旧址。

2、河海大学。河海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5年创建于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1924年与国立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并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水利系、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利组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60年被中共中央认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

3、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农学院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南京农业学院。后升格为南京农业大学。

4、南京林业大业。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与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建为南京林学院。后升格为南京林业大学。

5、上海体育学院。建于1952年11月,原名华东体育学院,由原南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1956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

6、华东政法大学。政治系、法律系迁至上海,参与组建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

第二类:院系独立成为的大学。

7、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独立为南京师范学院,后升格为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是部分使用南京大学前身校名的大学。

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963年5月14日,教育部和中央气象局联合发文,同意南京大学气象学院改名为南京气象学院。1999年,北京气象学院并入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5月,升格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第三类:院系独立成为大学后,再并入其他大学的情况。

9、南京大学医学院成为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后,1954年并入第四军医大学。

第四类:院系析出,与其它大学院系合并为大学,再迁并入其它大学的情况。

10、南京大学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航空工程系合并组建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迁西安,改称西安航空学院,后与西北工学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

第五类:院系析出为大学后,再合并为新大学的情况

11、南京工业大学前身之一南京化工学大学,1958年由南京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建成。2001年南京化工大学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为南京工业大学。

12、江南大学前身之一无锡轻工业学院,1958年由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迁无锡建成。2001年与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为江南大学。

13、江苏大学前身之一南京农业机械学院,由南京工学院机械二系1960年迁镇江建成,这个系应该是原来农学院的农业工程系。后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2001年,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为江苏大学。江苏大学是另一所使用南京大学前身校名的学校。

14、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并入浙江农学院(后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再后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

第六类:院系析出为大学后,该大学的院系再合并入其它大学

15、南京艺术学院。1969年11月23日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音乐系以及江苏戏曲学校并入南京艺术学院。

16、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参与组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即今电子科技大学。

第七类:院系参与组建大学后再调入另外大学的情况。

1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70年底,西北工业大学直升机专业调入南航。

第八类:南京大学前身析出建立的大学

18、上海财经大学。学校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的商科,它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研究商学的高等学府,1921年迁至上海。学校历经“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国立上海商学院”、“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学院”等多个历史阶段,在1985年9月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

19、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始建于1927年,原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1932年,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1939年,抗战爆发后,学院内迁至云南昆明;1940年辗转迁至四川重庆。抗战胜利,学院迁回上海,于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85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定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2011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成立,相对独立办学。

第九类:南京大学前身析出建立的大学再分出的大学

20、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而成,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第十类:在台湾复校的情况

21、台湾中央大学。1962年校友在台湾复校。先后经历了“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国立中央大学”三段历程。

第十一类:系科并入其它大学

22、哲学系迁至北京,合组新的北京大学哲学系。

23、南京大学经济系迁至上海,合组新的复旦大学经济系。

24、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果树组并入山东农学院(今山东农业大学)。

对于新中国而言,国立中央大学作为国民政府或者说蒋家王朝的最高学府,确实有必要大动干戈。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改造当年也是个重大的历史题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