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 > 教育资讯

上海交大就业是否符合top3地位? 学生最新就业去向, 告诉你答案

上海交大是我国著名985高校,C9及华东五校成员。

交大在50年代一分为二,成立上交和西交,都是中国C9成员。随后在院校大合并中,上交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农学院合并,加上自建的理学和人文社科,随之从工科大学迈入了综合大学的行列,是top3高校的有力争夺者 。

目前争夺top3名号的最强竞争者有3所,复旦、上交、浙大。当然这主要是从学校综合实力上来看的。

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排名是不是top3没有意义,关键是能有一份好工作。只有就业数据能匹配top3,才能算真正的top3,否则也只能是自嗨。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上海交大最新的22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从中可以看出上交的就业质量。

一、基本数据

1、学生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 2022 届毕业生10350 人,本科生 3928 人(37.95%)、硕士生 4666 人(45.08%)、 博士生 1756 人(16.97%),研究生为学校生源主体。

其中医学院学生有2217人,占比22%,可以看出上交医学占比是非常高的。

2、男女比例

本部 2022 届全日制毕业生共 8133 人,男生 5251 人(64.56%)、女生 2882 人(35.44%),男女比例为 1.82:1,算是男女生比例失衡较严重的院校。总体来说,上交还是一所工科为主,文理医兼备的综合院校。人文社科类学生占比大约在15%左右。

医学院毕业生共 2217 人,男生 869 人(39.20%),女生 1348 人 (60.80%),男女比例为 1:1.55。可以看出,医学院的女生比例要远高于男生,与本部正好相反。

其实这个数据挺有意义的,对于选校还是有参考的。

3、整体就业

上海交通大学 2022 届全日制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7.61%,其中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5.60%,硕士为 98.89%,博士为 98.75%。

本科生以升学深造为主,深造率67.3%,可以看出当下形势读研深造的重要性。

二、本部就业

仅针对 2022 届 校本部继续深造(2596 人)和直接签约就业(4874 人)毕业生进行分析。医学院相对独立,上交并未单独披露详细数据。

1、就业地域

直接就业人群中,选择留上海工作人数为 3205 人,占 比 65.76%;除上海市以外,选择到东部其他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有 1187 人,占比 24.35%; 选择到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就业人数为 482 人,占比 9.89%。

可以看出,上交学生虽然留上海比例很高,但并未一股脑地选择留在大上海。不过上交学生90%以上都留在了东部沿海地区,到中西部的比例较低。

2、就业行业

就业前5 名的 行业分别是:信息类(1262 人)、科研及技术服务业(988 人)、制造业(597 人)、金融业(519 人)、教育(497 人)。

这个行业分布特点比较符合上交的学科分布和生源状况。计算机及电子信息学科、传统工科、金融学科优势比较明显,招生人数也较多。

3、就业单位性质

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国有单位占比48.5%。在国有单位中,机关占6%,事业单位占18.6%,国企占23.6%。在国有单位就业的比例,低于不少985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上海外资和私有经济发达的特点,上海高校学生选择面更加广泛。

4、特殊就业单位

1、国防科技类单位

上交披露校本部共有373人进入国防科技类单位就业,其中船舶集团最多有92人,航空航天合计186人,电子电科只有47人。目前上交建有船舶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三个与上述国防科技类就业单位关联性较强的学院。

上交最近2年披露就业数据越来越粗略,我们前推到2020年(见下图),可以看到上交拥有庞大的电子信息类、船舶海洋类毕业生。电子电科两大集团只有47人,

电子信息及电气工程这个学院的毕业生是最多的,可见电子信息类大部分年毕业生选择了其余的大厂工作。

2、科研类

上交并未披露22届毕业生去高校就业情况(含博士后),我们取21届数据来看。可以看出上交博士毕业主要去向为国内985高校工作(或博士后),下图是21届博士生的学术就业情况。

3、定向选调

校本部 2022 届毕业生有 230 人被 25 省录用为定向选调生,其中 19 人入选中央国家机关选调生。 选调生录取人数最多的五个省份有上海市(43 人)、四川省(33 人)、山东省 (21 人)、浙江省(17 人)和江苏省(11 人)。

可以看出:上海、四川是上交定向选调的大本营。

定向选调生主要来自研究生。

三、读研深造

这是重头戏,是衡量一个学校高考分数性价比的核心指标,因为现在要找个像样的工作,基本都要读研。

22届本科生读研深造率为67%,深造率很高,符合华五的地位。

1、国内(大陆)读研

选择在大陆高校深造的比例为50.8%,是上交本科生读研深造的主战场。学生主要留本校读研,外校中,比他层次高的就是清华、北大,同档次的华五以及中科院系统。

可以看出清华52人,北大37人,复旦49,浙大9、中科院大学36人。华五中,只列出了复旦和浙大,同档次院校主要去了同城的复旦。

其余两所华五:中科大、南大,则被上交归类到了其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去了(可能取去的人数极少,浙大9人都被单列)。

往前去翻了一下前几年的升学数据,上交学生去往校外华五的主要是复旦,其余院校都很少。

2、留学(国外+港澳台)

校本部 2022 届本科生留学 631 人,选择留学的地区主要是美国,占比 54%、其次为英联邦教育特点的院校区域,包括:中国香港 14.6%、英国 8%、新加坡6%。

2022 届毕业生赴国(境)外 ARWU(2022)排名前 50 高校,录取人数最多的三 所高校分别为密西根大学-安娜堡(80人)、哥伦比亚大学(24人,美国)和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21 人,美国),总人数共计 130 人,占排名前 50 位 高校深造总人数的 39%

留学前三名高校符合上交的强势学科特色:计算机、电子信息、商科及部分传统工科。

小结:上交最近2年就业数据披露的较为粗略,院系单独披露的只见到过当红的金融硕士就业数据。性价比主要指的是本科生,而衡量本科生的主要指标是读研深造质量。上交的深造质量好不好,与同档次院校相比如何?可以看前几天发的复旦的就业数据分析:借鉴名校:复旦毕业生,15年至21年就业数据对比,看就业趋势变化

前面介绍过复旦、西交、南大、湘潭大学、西南政法、西电等等几十所985、211、一本各个层次的院校就业,明显可以看出,不管是名校还是双非院校,本科生的首选就是深造读研。

考上大学只是起点,读研究生深造才是主要竞争场所。研究生进入央企、机关事业单位、名企大厂的比例远高于本科生,稍微好点的岗位几乎都是硕士起步。

读研深造的首选途径就是保研或留学,最无奈的是考研。学校提供了一个平台,别人能保研或留学名校,你为什么不可以?能不能在这个学校中有所收获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不能怪学校。

关注如何在大学四年进行学习规划,从而顺利保研深造的,请看发的11篇专栏文章。

请关注、点赞,分享各校就业分析、高校专业介绍、择校知识,前面已经分享过不少,随意查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