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专访江夏职校校长陈建繁: 抓好教风学风, 助中职生成才

极目新闻记者张屏

摄影宋枕涛黄士峰

视频制作胡亮张屏

海报设计朱睿怡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在建言献策时呼吁,让职业教育成为人才成长“第二赛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为了助力武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帮助家长正确理解职业教育,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联合武汉市教育局,特别推出“武汉职校书记校长访谈”系列节目,邀请武汉职校书记、校长走进极目新闻5G演播厅,分享真知灼见。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武汉市江夏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陈建繁。

极目新闻记者:翻看资料时我发现,这几年江夏职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很快,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陈建繁:有学生参加全国大赛获奖。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通信与控制系统集成与维护”赛项,学校学生胡子豪、胡谦儒、明瑞代表湖北省参赛,在全国25支参赛队中排名第九,获团体三等奖;

技能高考也创佳绩。2020年,江夏职校有101名毕业生通过技能高考入读本科院校,在技能高考全省本科升学率只有约4.5%的情况下,学校本科升学率达26.3%,位列全省前茅、武汉市第二、新城区第一。其中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机械专业本科过线人数分别占该专业全省本科录取总人数的13.9%、11.1%、8.2%。

在就业方面,毕业生很受通用、美的、富士康等大型制造业企业欢迎。

现在每年招生季我都有幸福的烦恼,很多学生想过来,其中包括不少中心城区考生,但我们学位有限。

极目新闻记者:为什么呢?这可能与我们普通人对远城区中职学校的想象很不一样。

陈建繁:很多人觉得,读中职的孩子天赋要差一些。我觉得这样想很不公平。其实,我们的学生天赋、智力、能力等都没问题。他差的可能就是学习习惯,这个差,有时候是因为小时候没打好基础。孩子上了中职,我们一定要继续调整他们的这个短板。

对学生来说,适当的管理是必要的。现代社会诱惑很多,我们成年人都很容易荒废时间,成为拖延症患者,何况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呢?我们的实践证明,有效的管理,一定能重铸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学业水平和技术水平。

极目新闻记者:我知道您是一位特级教师,这在中职校长中非常少见。您在到江夏职校前,是江夏一所重点高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您是否也把对普高学生的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也移植到了中职?

陈建繁:应该说不叫移植,而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恰当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让学校有更好的教风学风。我举个例子,手机管理,这块也是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报道过几次的。在教育部的五项管理政策出台前,我们就开始大力治理学生带手机上学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手机管理协议书,由学校和家长签订,共同做好学生的手机管理;设立了手机保管室,学生到校后要把手机上交管理,放学后拿回;还在校园里、每个班里设立了图书角,用阅读补位学生玩手机的空余时间。试行三年来效果很好,带手机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很多家长跟我交流,说不愿意孩子读职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职校的学风不行,不学习的孩子多,环境不够好,会让自家孩子也丧失努力向上的斗志。我们要扭转这种社会的偏见,就要花十倍百倍的力气,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风气,让家长、学生们都认可,在职校也能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只混一个文凭。

2018年,我到江夏职校后,全面细化教学流程,规范教学环节,把教学常规落实到每一次教研、每一份教案、每一堂课、每一份作业等上。每年上学期学校开展人人上一节好课活动,下学期抽选二十名教师全校展示示范课,充分发挥全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学校领导带头落实各项标准,超额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我以2020年的高三年级为例来介绍具体情况。面对疫情的不利情况,他们举行了52次线上线下教研活动、14次年级月考联考教研活动、38次各专业组合教研活动;各备课组资料共享,对大量试卷资料进行优化,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语文组、英语组主动为技能和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做补习,技能组、数学组则为语文和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做补习。通过这样的不断地精准分析、调整、应对,为每个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方案。

极目新闻记者:听到这里我有一个疑问:职业院校应该是最强调技能学习的,许多人以为,职校学生只要动手能力强就行了,毕竟他们很多人会上生产一线。为什么您仍然认为阅读、学业成绩很重要?

陈建繁:技能学好的前提,一定是对知识的深入把握。我们都知道,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我们更加需要高技能人才,这不是光靠“心灵手巧”的天赋技能就能达到的,厚实的学术基础将帮助学生未来走得更远。

还有一个误区一定要破除:现在的技能劳动者绝不是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里表现的那样,拧拧螺丝就够了,一百年前,工人在流水线上,快是对他们最重要的要求;现在,生产一线大量引进机械臂、机器人,高技能工人的工作地点是在操控间,他还需要有操控高级机械的能力,没有知识、文化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我们在鼓励学生练好技能的同时,也鼓励学生深造。最近有件事让我非常骄傲——我们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现在武大读博的李飞登上了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和武汉市教育局合作推出的《优秀职校毕业生》报道专栏,见报第二天就被光谷实验中学聘为学生成长导师,为初三的学生们上课,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我想,这也是我们在打通技能人才升学通道上,形成的一点小小的成果。

极目新闻记者:职业教育近年来备受关注,您觉得,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怎么走,给孩子们更好的未来?

陈建繁:在办学实践中,我提出了“四轮驱动法”,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技能水平,取得好的竞赛、就业成绩。这四个方面中,提升综合素养是最重要的,它是其它几项的基础,也是家长、学生最看重的。

所以我们会狠抓校风学风,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学知识,多练技能,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我也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比如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导师,新的高规格的实训大楼正在建设,学生的出路也越来越好。

我也期盼全面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水平技能工作者,使他们在社会上得到相当的尊重和待遇。这样,更多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学生也愿意选择职业教育,开拓另一种优秀人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