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大一现象”屡见不鲜, 辅导员表示不解决问题, 可能会影响到考研

相比于高中,大学生活是一个全新大的模式。大学时光非常的宝贵,学生从刚步入大学校园懵懵懂懂,到明确目标方向,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在此期间,学生还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交到性格各异的朋友,大学的美好只有真正体验过的学生才能明白。

但大学时光又很短暂,四年时间转瞬即逝,等到毕业参加工作后,再回首大学生活,不少毕业生会发出感叹,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大学时光。尤其是大一阶段,如果学生没有确定目标方向,很容易迷失,进而影响到日后的发展。

“大一现象”愈发严重,大学生越来越佛系

学生要想完美地开启大学生活,就要好好地度过大一,尽量避免“大一现象”,为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大一学生到底存在哪些普遍现象?

大学校园里人才济济,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高中的时候,很多学生成绩非常优秀,经常被老师和家长称赞,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可是等到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沧海一粟,大学里优秀的学生很多。如果学生不能及时调整这种落差感,很容易感到自卑,进而影响到学习。

每天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这是大学生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之前在高中,学习和生活上,身边总是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管教。上大学后,突然变得非常“自由”,如果学生自律性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很容易丧失目标,随波逐流,每天混混度日,变得越来越佛系。

学生之间家庭经济情况差距过大,引发“攀比”心理。高中阶段,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攀比心理,学校统一要求学生穿校服,遵守相关规定,但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可以随心所欲的穿自己喜欢衣服,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之间的家庭情况基本上一目了然。

有些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第一次自己支配生活费,看到其他人生活费多,大学生活过得很滋润,很可能会产生攀比心理。其实,攀比心理人人都有,但大学生要学会控制,不要让这种消费心理导致出现超前消费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大一现象”愈发严重,可能会影响到考研?

“大一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十分常见,辅导员对此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不少辅导员在新生见面会上,说出真实原因,提醒大一学生解决“大一现象”,以免影响将来考公考研。

因为,大一是大学生制定目标的时期,刚开始大学生可能会感到迷茫,这也属于正常现象,但经过军训好短时间的适应后,要对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出规划,是想考研深造,还是考公,或者还是其他别的打算。

毕竟考研、考公不能指望临时抱佛脚,需要提前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摒弃自卑心理,要有自信,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就有机会成功。大学期间,学生不能总是混日子,要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不要总是想着谈恋爱、打游戏等等,这样是很难成功考公考研的。

大学生要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很多学生出现“大一现象”,是因为没有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没有老师跟前跟后的督促学习,也没有家长不停地唠叨好好学习,更没有铺天盖地的作业试卷,“轻松自由”的大学学习方式,让大学生一时之间无所适从。

因此,大学生要转变学习方法,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大学生老师的角色更像是“引路人”,大学教材非常厚,内容也很多,但课堂时间非常有限,一节课可能要讲几十页内容,老师只能挑重点内容讲解,更多的是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所以,剩下的只有靠学生自行学习,将整个知识体系补充完整。

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列明具体的科目和学习内容,每天坚持按照计划学习,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学生不要急功近利,如果将计划排的过于密集,完成起来难度很多,学生很容易钟中途放弃,总之,要充分考虑计划的可行性。#知识红人季#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