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课本上的以假乱真, 杜甫插画不是本人, 学生立马感觉“塌房”

还记得光良那首《童话》吗?相信是很多90后学生的回忆,里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这句话要从何说起呢?相信很多同学对上学时课本中的插画有印象,因为上课无聊溜号时就会偷瞄几眼。

很多学生也很好奇,为何课本中要插入插画?其一是为了让课本变得更生动,激起学生的兴趣,也希望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更立体。

课本上的以假乱真,杜甫插画不是本人,学生立马感觉“塌房”

教材是学习的主要途径,里面的人物故事都是真实存在,并且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就像李白杜甫承载了文化底蕴,李大钊鲁迅代表着新世纪的开端。

但是像古代的历史人物,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形象和事迹并不能确定,所以编写教材的时候就会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美化,有时甚至以假乱真,连杜甫插画不是本人,学生立马感觉“塌房”。

在学生心中,杜甫就是教材中的文人风骨的形象,一捋胡子,瘦弱的身材,飘飘欲仙的样子,但实际上教材一直欺骗我们,但实际上没有画家见过杜甫真人,这张课本插图是如何创作的呢?实际上这张插图是由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蒋兆和画出来的。

他提议用同样职业和背景的人物作为蓝本创作,所以他就以自己为原型才有了今天学生心中的杜甫,无独有偶,像李时珍是根据自己岳父的形象画出来的。

在创作祖冲之时,考虑到本人也是一个天文学家,便参照气象学家画出来的,相信很多学生在知道真相后会哭晕在厕所,毕竟这些教材重点任务已经印在脑海里,可现在瞬间“塌房”了,确实难以接受。

除此之外,学生一定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应该是很多学生的启蒙故事,但但实际上他砸的不是缸而是瓮。

还有学生熟知的后羿射日的故事,不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感叹为何他如此厉害,但实际上后羿只是个沉迷射箭的昏君,根本不是学生心中的“英雄”。

相信学生一定学过《赤壁赋》这篇文章,但实际上文中的赤壁其实跟三国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学生是不是瞬间觉得自己学了个“假语文”。

还有被我们一直崇拜的爱因斯坦,他的数学的确只考了1分,相信很多学生的“信念”已经崩塌了,但学生要知晓,在当时德国的教学评分中,1分是最高分,6分才是最低分。看到这些奇怪的知识,是不是觉得自己白学了,感觉上了个“假学”。

语文教材的编写寓意深刻,每一处都是精心安排

从小学到高中,每个阶段学生都会学习到不同的人生哲理,所以教材的编写寓意深刻,给学生的成长埋下希望的种子。

在原来学生知识摄取得比较单一,学习途径多数来自教材,所以更依赖于教材,对教材的人物也更有亲切感,印象也更深刻。

然而现在学生摄取知识的途径变多,网络,绘本,人物的介绍更立体,学生也能更全面地了解,所以对教材的依赖性就会降低。

但是学生也要明白,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插画,融入注释都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有了人物画像后学生才能更身临其境,所以这个善意的谎言也是值得原谅。

但由于这些历史人物在年少时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一时间知道真相肯定难以接受,毕竟老师当初可是讲得声情并茂。

历史值得敬畏,学生也要继续弘扬先人的奉献精神

即使有些人物画像是虚构的,但是他们却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贡献了很多,我们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能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都是得益于过来人的帮助。

所以作为当代中小学生也要继续延续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和平年代学生要做的就是学习文化知识,将来考上大学,毕业后在自己的岗位默默奉献。

学生也要明白,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这代学生就要靠知识改变命运,并且把美好的品质传承下去。

笔者寄语:教材不仅教会我们知识,还让我们了解到国家的历史,在在课本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创造者的用心,即使学生对他们褒贬不一,但是多年后学生会明白,原来教材承载这学生的理想,让学生变的坚强和勇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