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警惕“内部名额”背后的招生陷阱

近期,大批高校开始邮递录取通知书,广大考生和家长都在焦急等待录取结果。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紧张急切心理,设置“招生陷阱”进行诈骗。有的骗子谎称不管考生是否符合投档条件,只要省招办“投档”,就能确保录取,有些不法分子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名额”“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即使达不到录取分数线,也可直接协调办理入学。(据7月11日《广州日报》)

高招录取期间,总有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迫心情,打着“内部指标”“提前查分”等虚假旗号招摇撞骗。“分数不够钱来凑”“内部指标”等录取陷阱往往发生在征集志愿环节,主要吸引那些没有被自己心仪大学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没有等到心仪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正在情绪低落之时,骗子往往会对考生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就能获得补录名额,从而进入高校。在教育部“三十个不得”禁令中,早就明确要求,不得擅自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或调整高校招生计划,不得无计划或擅自突破计划规模进行招生或违反计划管理要求调整计划。也就是说,在高考录取过程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部名额”。

作为重要的教育选拔机制,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高考都是最严肃公正的考试。近年来,国家也在不断完善其审核机制,即使在这样的认知下,依然有一些家长渴望通过“特殊渠道”,给孩子买个好前程。这种“望子成龙”、急于“抱佛脚”的心态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也间接培育了招生陷阱的生存土壤。因此,家长和学生一定要摆正心态、提高警惕,轻信骗子承诺不仅无法追回高额被骗资金,还会耽误孩子原本正常的录取流程。

教育公平没有“后门”可言,一切收获都必定经历漫长的积累,妄想用金钱换取“捷径”和“果实”,到头来只会是一场空。这类招生陷阱也在提醒我们,无论家长还是考生都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正视规则、重视公平。须知,与其在歪门邪道上动心思,不如诚实面对自己,踏实走好每一步人生之路。(徐建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