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甲骨文奇才”黄蛉, 6分被川大“破格录取”, 如今怎么样

文|教育共识 (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围棋,如果想赢,那么光靠各种奇诡的棋路无疑是行不通的;

人生,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尤其是在高考这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里,有很多考生为了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可谓是用尽了“奇门诡术”,天真的认为这样就能获得不错的成绩。

例如多年前,一篇用“甲骨文”写就的语文作文引起大家注意,作文作者名叫黄蛉,作文全篇用“甲骨文”书写,但经过翻译阅卷老师只给了6分,却被川大“破格录取”,这样一位“甲骨文奇才”现在过的怎么样呢?

▋“甲骨文奇才”黄蛉,以6分成绩被破格录取,如今却过得不尽人意

甲骨文作为我国古代一项特殊的文字,若非专业人员,普通人估计都看不懂写的是什么,但却有这么一位考生,高考语文作文全部用甲骨文书写,经过专业人员的翻译后,甚至还在其中发现了青铜铭文、大篆等字体。

随后,这篇“古文”的作者黄蛉便因此红遍了全国,虽高考作文因为严重跑题只得了6分,但却仍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

满怀欣喜的川大自以为捡了个“奇才”,对其抱有极大的期待,重金为这位“古文达人”返聘了已经退休的“甲骨文文字和金文”的顶级专家何崝教授,进行一对一培训教学。

但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专家就毅然辞职,表示不愿再教授黄蛉,原因是其性格浮夸靠不住。

原来在入学后不久黄蛉就对古文研究失去兴趣,比起专业课的学习与研究,这个“古文奇才”更愿意给学生用古文写情书,只为得到学生的认可与青睐。

当初名极一时的“古文奇才”不务正业、气走教授,明明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却将自己的前程毁于一旦。

在此之后,黄蛉更是直接成为了现代的“伤仲永”典范,成为茫茫人海中最不起眼的一员。

▋“古文奇才”黄蛉,从红极一时到走向失败,背后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张扬浮夸爱吹牛的性格

古文专家何崝教授拒绝继续教授黄蛉的原因之一便是此学生性格浮夸爱吹牛,古文基本功还不扎实的黄蛉就敢在记者面前说能够熟读《文心雕龙》,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更是黄蛉无法成功的原因之一。

◉没有坚持学习的毅力

在正式学习古文不久,黄蛉便不再认真学习研究古文,把心思放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这导致他的能力止步不前,无法进一步深入学习。

正是因为这两个致命的缺点,导致黄蛉陷入了不可避免的失败,不过即便是如此“悲哀”的一个人,对于正在大学生而言也有着极具指导性的意义。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如何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黄蛉”

现在的时代正在飞速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但是新鲜不意味着“标新立异”,仿效“伤黄蛉”用甲骨文写作文的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想要获得成功,避免在大学生活中成为下一个黄蛉,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走捷径:学霸的好成绩从不是通过投机取巧的小方法考出来的,而是通过每天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决心:任何事情都是通过不断地坚持才能成功的,学习也不例外,碰到一点挫折就选择放弃,这样的人永远不成器,只有不断坚持,努力解决问题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中发展得越来越好。

◆虚心请教的态度:态度决定事情的成与败,当感到迷茫时,能够有放下面子虚心请教的做事态度,成功就在不远处。

▋写到最后

投机取巧不是捷径,若选择走捷径来获取成功,最后只会得到痛苦与失败。

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向自己的正确人生出口,与其挖空心思寻找歪门邪道,还不如静下心来慢慢探索,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如果非说有,那就是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不给错误留机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