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广东 > 教育资讯

广州民办初中: 今年报读人数“断崖式”下跌 明年或迎“生死大考”

文、图表/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蒋隽

实习生肖畅瑶陈郁涛

减,成为了今年广州民办初中的关键字:招生学校减33所,学位减10127个;尤其报读人数减9820人,是去年减幅的10倍。6月28日,广州报名人数大于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初中进行电脑摇号派位。羊城晚报记者分析发现,民办初中的供给和需求断崖式下跌,家长心态从“热血追逐”转向“疑虑观察”,市场预期与信心下降。明年,第一批“公民同招”后不能掐尖的“平均”生源将迎来“中考”,届时恐怕也将是民校的“生死大考”。

157所民初提供36154个学位

今年共有98所民办初中的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需要摇号。其中,95所学校本区招生需摇号,52所学校跨区招生需摇号;天河区需摇号的民办初中最多,共16所。

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和“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报名平台”公布的数据,2022年广州市民办初中招生,共有157所民办初中学校提供36154个学位,其中已经提前录取计划15942个,对外招生中本区招生计划14379个,跨区招生计划5836个。招生学校比去年减少33所。

所谓提前录取,是根据政策,九年一贯制学校可提前录取部分直升学生,有剩余招生计划才面对社会招生。此外,一些学校也会因各种原因,部分名额提前录取。例如大学的附属中学,可能先对本校教职工子女招生,剩下名额再对本区和外区招生。

广州11区,民办初中最多的是番禺区29所,共招生5915人;总招生计划最多的是白云区,16所民办初中共招生7965人。最少的是越秀区和从化区,各为4所,前者招生648人,后者招生1500人。

其他各区:天河区25所民办初中招生4260人,增城区25所民办初中招生4745人,花都区21所民办初中招生5247人,荔湾区12所民办初中招生1475人,黄埔区9所民办初中招生1454人,海珠区7所民办初中招生2160人,南沙区5所民办初中招生785人。

跨区招生方面,11区共72所民办初中招生5836人。跨区招生民办初中数量最多的是番禺区,14所学校共跨区招生711人,跨区招生人数最多的是白云区,10所学校共跨区招生1781人;跨区招生学校数量和人数最少的都为荔湾区,2022年荔湾区没有民办初中跨区招生。

学校方面,广州市白云区珠江实验学校招生人数最多,共招生1050人;广州市黄广中学招生900人排第二,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实验学校和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培文外国语学校招生800人,并列第三。

报读人数减少近万人

今年,广州民办初中的供给和需求,都断崖式下跌。而且,与民办小学招生相比,民办初中报读人数下跌更为剧烈,面临挑战更大。

需求方面,广州市教育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填报民办初中志愿的适龄儿童共38416人,去年报名人数为48236人,相比减少了9820人。

供应方面,今年民办初中数量减少了33所,招生数量减少10127人。

而2021年,民办初中招生学校减少数量是10所,招生总数减少1659个,报名人数减少810人。比较2021和2022年,民办初中报名人数和学校提供的学位数量,都下降了约10倍。

即便与今年民办小学的招生情况相比,民办初中的招生挑战也更大。今年广州民办小学招生学校减少27所,招生人数减少13027人,报名人数减少4869人。民办初中减少的报名人数幅度几乎是民办小学的一倍。

花都区民校招生减少最多

与2021年对比,花都区民办初中数量和招生学位减少最多,学校减少13所,招生学位减少2619人。

此外,荔湾区民办初中减少5所,招生减少1993人;天河区民办初中减少5所,招生减少930人;白云区民办初中减少4所,招生减少543人;海珠区民办初中减少3所,招生减少1378人;黄埔区民办初中减少3所,招生减少1124人;越秀区民办初中减少2所,招生减少526人;番禺区和增城区民办初中数量没有变化,但前者招生减少751人,后者减少698人。

不过,从化区和南沙区相较去年各增加了1所民办初中,招生各自增加300人、135人。

跨区招生减少13所学校1732个学位

政策规定,无住宿条件的民办中学只能面对本区招生,有住宿条件的民办中学可跨区招生。2020年“公民同招”落地伊始,大多数区定的跨区招生比例为50%,此后两年各区规定的跨区招生比例逐渐收缩到30%甚至15%。跨区招生的减少,意味着有住宿条件的民办初中,生源面进一步压缩。

今年跨区招生的民办初中相比去年减少13所,招生人数减少1732人。

其中,荔湾区、白云区、黄埔区都减少3所跨区招生的民办初中,跨区招生人数分别减少170人、增加31人、减少491人。

海珠区减少2所跨区招生的民办初中,减少跨区招生285人;增城区减少2所跨区招生的民办初中,减少跨区招生56人;越秀区减少1所跨区招生的民办初中,减少跨区招生122人;番禺区减少1所跨区招生的民办初中,减少跨区招生310人;天河区和花都区跨区招生的民办初中数量没有变化,跨区招生分别减少60人、496人;南沙区和从化区各自增加1所跨区招生的民办初中,跨区招生分别增加77人、150人。

民办初中缩招学费10万/年以上学校新增3所

有的民办初中,缩减了招生计划。

广州市番禺区金华学校、广州市花都区华万学校、广州市黄埔区华实初级中学3所学校,相比去年招生计划分别减少了200人。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中学跨区招生减少119人,是民办初中跨区招生减少最多的学校。

在学费方面,大部分民办初中年学费在1万-2万的区间,年学费在4万-10万的学校共有38所,比去年增加了14所,年学费超过10万元的学校共有8所,比去年增加了3所。

广州市增城区斐特斯学校学费为27万/年、广州市黄埔区新侨学校21.18万/年、广州市花都区耀华学校18.96万/年,为民办初中收费最高的三所学校。

一批民校停办、转公

今年,民办初中的一大现象是停办或转公。

对比“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报名平台”的学校数据,今年共21所民办学校改名,18所停办,17所转为公办,新增了2所民办学校,1所民办初中与小学合并转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还有2所学校尚未确定。

海珠区3所学校转为公办。南武实验学校,转公后暂定名还是南武实验学校;六中珠江中学,转公后暂定名为六中珠江中学逸景校区和万胜围校区。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目前还在理顺管理体制,完成后公布。

荔湾区有4所学校转为公办,1所停办。越秀区1所民校转为公办,1所停办后并入公办。天河区2所学校转为公办,1所未定,2所停办。白云区5所学校转为公办,1所未定。黄埔区2所学校转为公办,1所学校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番禺区有6所民办学校更名,没有民办初中转公办或停办。花都区有9所民办学校更名,没有民办初中转公办,13所学校停办。增城区有6所学校更名,没有民办初中转公办,1所学校停办。

原因和趋势分析

家长心态:“热血追逐”到“疑虑观察”

民校需求和供应“断崖式”下跌的原因,有客观现实,也有市场预期与信心不足的因素。

客观方面,是“公民同招”和“公参民”脱钩两大政策的持续发酵。2020年“公民同招”落地,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不能筛选生源、就近入学、不能考试;2021年“公参民”脱钩施行,“公参民”学校,要么转公办,若继续为民校,须切割与公立学校在名字、教师、财务、招生、行政、办学等方面的关系。

此外,全国多个省市纷纷公布的“规范民办”文件细则,都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压减民校在校生占比,省域范围控制在5%以下。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空间越来越小是客观现实。所以,有的学校停办,还在办学的学校也认为行业“寒冬将临”收缩规模,整体招生学位大幅减少。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还将持续出现民校被淘汰出局、停办的情况。

从家长信心来说。如果说,2021年家长们还处于观望状态,但两年来,随着不准“密考”掐尖生源的严格执行,以及全市几十所民校转公、大批民校改名、公办师资撤出民校等举措,家长们看到了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政策规定的决心,对于民办中小学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同时也对民校的办学质量和前景从“热血追逐”阶段过渡到了“疑虑观察”状态,因此报读人数急剧减少。

趋势:明年民办初中面临生死“大考”

明年,民办初中将迎来“生死攸关”的大考。因为“公民同招”政策2020年施行,到明年届满三年,民办初中第一批不能掐尖的生源将于明年征战“中考”,民校战绩大概率难以再现往日辉煌。届时,民校可能再遭遇一波“信心危机”,明年民办初中恐怕将迎来“生死大考”。

未来,民办学校恐怕需要探索第三条道路:成绩不是学校唯一吸引力和评判指标,拼服务、拼特色。每个家庭对教育的需求绝对是不同的,真正因材施教、个性化、千人千面的教育服务,是教育的终极理想。某种程度上,民办教育是最有可能探索这一理想的教育机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