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广东 > 教育资讯

广东奥校30周年! 人大附中、清华附中、成都七中、雅礼中学等名校校长代表汇聚华附, 共同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1月14日,广东奥校成立三十周年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中、成都七中、湖南雅礼中学、复旦大学附中、杭州学军中学等全国知名中学校长团队汇聚于此,共同探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为持续发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家教育部先后施行“珠峰计划”“强基计划”,与科协共同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等。清华大学的“钱学森力学班”“姚班”“丘成桐领军人才计划”“物理攀登计划”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也在近年陆续推出。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姚训琪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教育作为培植拔尖创新人才的土壤,其核心是“人”,“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多元个性差异,既要注重教育的优质均衡,更要提供适宜创新人才‘冒尖’的土壤。我们一直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让想走的孩子,走得更稳;想跑的孩子,跑得更快;想飞的孩子,飞得更高。今天,我们大学和中学教育工作者聚在一起,弘扬教育家精神,就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主题进行研讨,互学共鉴、共同提高,就是希望能给‘想飞的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成长空间,进一步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据悉,广东奥林匹克学校(简称“广东奥校”)成立于1993年,是一所由广东省教育厅唯一批准并直接领导、由华南师大附中承办的学校,也是华南师大附中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特长特色教育的突出表现。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奋斗,广东奥校依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师资力量,并结合自身建设情况,探索出了一条以“自华教育”理念为引领、聚焦资优生的识别培育与评价的育才新路,成为广东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张亮丽名片。

广东奥校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创设各种条件与机遇,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三十年来,有超过70名教练为此不懈努力、积极探索,有超100人入选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集训队。截至目前,学校共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金牌11枚、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金牌3枚、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IChO)金牌3枚、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APhO)金牌4枚、四大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系列竞赛金牌11枚、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RMO)金牌7枚,位列广东第一、全国前茅。

文、图|记者何宁蒋隽实习生郭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