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河南 > 高考

“0分考生”蒋多多: 抨击高考, 沉迷写作自毁前程, 后来怎么样了

零分考生抨击高考

2006年河南安阳的高考考场上,一张0分文综试卷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这张考卷上并非空空如也,而是无视高考试卷只能用碳素笔作答的硬性规定,故意使用蓝、黑双色笔进行填涂。

而在不允许出现任何文字的密封线之外,一个龙飞凤舞的潦草签名赫然出现,显得格外刺眼。

更过分的是,这位考生还在四张试卷上写下了洋洋洒洒8000多字的文章,抨击高考制度中的各种不公。

因为严重违反高考相关规定,这张文综试卷最终被判0分。

而这位在考场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河南女孩蒋多多,也因为这次严重出格的叛逆行为火遍了全国。

蒋多多出生于河南南阳的一户普通农家,她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个弟弟。

因为老一辈“重男轻女”的思想,蒋多多的爷爷在她出生后,感叹了一声“多余呀”,于是“多多”就成了她的名字。

尽管对二女儿的到来十分失望,但父母还是一视同仁,辛苦将她拉扯长大。

生活的拮据,让蒋多多的父母下定决心:即便砸锅卖铁,自己也要供孩子们读书上学,让他们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生活。

为了凑齐孩子们的学费,蒋多多的父亲成日奔波在外推销保险,母亲不辞辛苦地带着三个孩子,起早贪黑地打理家中的15亩田地。

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们将来都能考上好学校。离开农村到大城市去生活。所以他们经常叮嘱三个孩子:“当年就是爸爸妈妈读的书少,所以不希望你们走我们的老路”。

几个孩子从小就很懂事,他们深知父母的辛苦,所以不仅学习刻苦努力,还经常帮父母分担家务。后来姐姐不负众望,成为了村里的第二个大学生。

蒋多多也不甘落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仅小学期间获得的奖状证书,就贴满了整整一面墙壁。

升入南阳八中读高中后,蒋多多前两年的成绩,一直稳居班级的中上游。以当时的升学率,她将来大概率能上个不错的二本。

然而高二下学期发生的一件小事,却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

沉迷写作自毁前程

你敢在高考时故意考0分吗?

高二下学期,为了排解日渐繁重的学习压力,蒋多多养成了写随笔的习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将自己写的短篇小说拿给正在读大学的姐姐看。

姐姐看完后夸她写得不错,还鼓励她把小说寄给杂志社发表。这番话本来只是在鼓励蒋多多,可谁知她却信以为真,把小说寄给了当地的杂志社。

令她喜出望外的是,自己写的小说竟然真的被杂志社发表了。这件事瞬间让蒋多多成了村里的名人,左邻右舍都夸她是未来的大作家。

这些赞誉让蒋多多开始飘飘然,她忽然觉得高考并不像父母说得那般重要,还认为自己写小说一样可以改变人生,让家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于是她越发沉浸在小说世界当中,每天抓紧一切时间写作,就连上课时都在偷偷开小差奋笔疾书。

她给自己起了个“醉心飞魔”的笔名,每天都要写上一万多字,先后写在40多个作业本上,写下了《睡美人复仇记》《魂断北京》等小说,总计将近百万字。

如此繁重的工作量,挤占掉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蒋多多的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滑落到全班倒数。

班主任老师得知此事后,苦口婆心地劝她把精力放到学业中来。

看完蒋多多发表在杂志上的小说后,班主任觉得这篇文章是“乱七八糟看不懂的东西,通篇都是情感宣泄,缺少文学价值”。

而且蒋多多写书时从来不看别人的文章,认为这会使自己的思维受到束缚。相比成熟的作家而言,她缺乏文学知识和人生阅历方面的积累。

所以老师继续劝她说,如果真的喜欢写作,可以到大学里继续学习,还把蒋多多的父母叫到学校一起劝她。

最终在父母的严厉指责下,蒋多多暂停了即将完结的小说,像从前那样认真听课。

然而表面的顺从背后,却酝酿着更加激烈的情绪漩涡。

虽然有所收敛,但直到高考前,蒋多多仍盘算着出书的计划。她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而是将所有的痛苦和委屈,都归结到高考制度上面。

认为是过于苛刻的高考制度,抹杀了自己这种有才华的人。她将心中的见解写到语文作业本上,但却只换来一句“不要胡思乱想”的批语。

随着时间推移,蒋多多的成绩下滑到了年级倒数,基本上与大学无缘。

但走火入魔的她,却更加坚定地认为:自己这种才华横溢的学子,不该像普通人那样走高考这条独木桥,而应该被特招入大学。

所以她开始酝酿着一个计划,准备在高考中“干一票大的”,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高考前一个月,蒋多多开始从报纸、电视等渠道,搜集了大量反对高考制度的资料。而她的父母对此一无所知。

2006年6月7号,蒋多多的父亲特意请了两天假,偷偷送女儿前往考场,因为之前他提出陪考被拒绝了。

考试时,蒋多多果然没有如父母期待的那样认真答题,而是按照相反顺序,在四张考卷上倾泻出对高考制度的不满。

四门考试都结束后,父亲还是没忍住跟她见面,询问她发挥如何。

此时的蒋多多满心盼望着一战成名,让更多人关注到自己,所以不以为然地挥手道:“考上是不可能了,我自己自有打算。”

看着茫然无措的父亲,蒋多多感觉压力很大。因为在考场上“指点江山”时,她最担心的就是回家后无法面对父母。

愧对父母悔不当初

2006年故意考0分,在试卷上写8000字长文抨击高考制度后,蒋多多觉得无法面对父母。

于是借口填报志愿,清点了几件衣服,然后带着自己偷偷存下的200多元钱离开家门,直奔郑州去找姐姐,并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告诉了后者,还提出要出门打工。

当时姐姐狠狠训了她一顿,还劝她回家复读一年,然而蒋多多却执意要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而后她连夜乘车来到山东菏泽,四处寻找招聘信息。

直到200块钱即将花完,工作都没有着落,蒋多多只好失望而归。据她后来回忆,当时她“特别无助,压力特别大,老觉得对不起父母,有好几次连死的心都有了。”

正是在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导致被迫回到南阳的蒋多多,并没有直接回到家中。

白天她在街上到处游荡,晚上就借宿到亲戚家。其中有几天,她甚至跑到了当地大学的女生宿舍门口坐了整夜。

6月24号,蒋多多在班主任的要求下来到学校,在一张高考违规处理决定书上签字。

直到这时她才得知,自己文综考试因为严重违规,被判0分。但其他三门的选择题成绩有效,所以总成绩是114分。

蒋多多见状询问老师,为何只有一张处理书,并把自己自己做过的事都告诉了对方,称她本来想全部得零分的。

老师听完狠狠批评她说:“你写这些干啥?教育制度是你说变就能变的?”

最终蒋多多如愿火遍全国,各路媒体蜂拥而至,到她家中采访她故意考零分的原因。直到此时,父母才通过报纸得知了女儿做出的荒唐事。

身处舆论中心的蒋多多也慌了,这与她所设想的不同,几乎所有人都在指责她幼稚任性,父母也哀叹连连。因为忙于应付来访的媒体,家中的地都荒了好几天。

可即便如此,却没一人来找她谈论高考改革的事。

蒋多多出名后,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希望她能走出阴影,再用功复读一年,还送来了大量的图书和资料。妇联和乡政府也送来了两件衣服和500元钱。

但蒋多多却不愿接受这些物质鼓励,让母亲把东西重新送了回去。

她说“如果是精神上的鼓励,我非常乐意接受,并且心存感激;但物质上的帮助,特别是直接送钱,让人以为我这样做就是为了贪图名利,这是对我的侮辱,我不会接受。”

后来蒋多多拒绝了复读一年的提议,仍幻想着可以通过写作改变命运。然而她做出的所有努力都如石沉大海,没得到任何回应。又因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在找工作时屡屡碰壁。

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她终于认清了自己,在父母的介绍下结婚生子,重新过上了乡间务农的生活。

蒋多多本有希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偶然的一念之差,让她做出了错误选择,在自以为远大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最终酿下大祸,亲手埋葬了充满光明的未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