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北 > 教育资讯

回看“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 一个民办、一个哈佛, 谁是赢家?

黄艺博

2011年4月末,一个名叫黄艺博的初一学生,因为一张照片在网络上走红。

在被广泛转载的照片上,黄艺博头戴红领巾,左手臂上带着网友们从来没见过的五道杠,左手插兜,一脸自信。

在黄艺博引发网友的关注后,媒体闻风而动,竞相采访。

在东方卫视新闻访问这个“五道杠少年”的时候,旁边一位撇着嘴巴、一脸不屑的男同学孙童同样入镜,一炮而红,被网友们戏称为“不屑弟”。

当时两个人的图片在网络上被恶搞,掀起了一波热潮,网上甚至有贩卖两个人的周边衍生产品,如五道杠袖章、五道杠T恤等等。

那么“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究竟为什么能在当时引起关注呢?

五道杠少年

黄艺博出生在湖北武汉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公务员,母亲也是干部,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黄艺博逐渐对时政新闻尤为感兴趣。

黄艺博打小就经常从母亲和外婆那里听了很多历史故事,两岁的时候开始跟着父亲一起看新闻联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

从小的人文知识积累让黄艺博在进入学校的时候领先同学一步,他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和过人的组织管理能力。所以从小学开始,他就被老师任命为班级干部。

除了在学生工作方面的出色表现外,黄艺博还有优秀的写作能力,他在全国各报刊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并且将得到的稿费和自己积攒的零花钱都捐给了孤寡老人。

这一举动让黄艺博获得了“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湖北省十佳少年”、“武汉市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

到了小学六年级,黄艺博就从校级的学生干部,升级成为了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

当时武汉市在区、市两级设立了少先队总队,少先队总队长,要佩戴比学校大队长更高一级的四道杠、五道杠。所以,这就是黄艺博当时佩戴着五道杠的原因。

此外,黄艺博的家长还为他出了一本书——《阳光男孩黄艺博成长实录》。

书里收录了黄艺博在小学获得的各种荣誉,还有他和武汉市各级领导的合影。

在书里,黄艺博被称为“武汉市少年的领军人”。

他的父母对媒体表示:“黄艺博从不玩游戏,关心历史和政治,担忧民族命运的人类战争,理想是为了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媒体的报道中,黄艺博完完全全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关注时政、理想远大、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当时黄艺博是武汉市的名人,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日程活动。在初中报名的那天,黄艺博甚至都因为要参加交流活动而无法参加。

2011年,黄艺博升入初中,这一年,他开通了博客。

他在博客中自述开博的原因是:“‘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的修身齐家、济世安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这时候黄艺博才年仅13岁。

2011年4月30日,黄艺博在博客上的配图在网络走红,引起了网友对他的争论。

除了对他优秀的讨论外,舆论更加集中关注的是他照片中“官僚味”十足的造型,还有博客里明显被大人指导的痕迹。

一时间“童官”、“少年政治家”等名头,纷纷被安在了黄艺博身上。

有网友表示:“明明是青春纯真的童年时代,却被培养成这样,模仿大人语气写的文章,不知道是该责怪社会还是责怪家长老师。”

而且当时与黄艺博同时走红的“不屑弟”孙童,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网友对于黄艺博的负面印象。

孙童是黄艺博的同班同学,因为在黄艺博被采访时露出不屑的表情,被摄像机捕捉到后,网友戏称他为“不屑弟”。

一部分网友认为他是对黄艺博“作秀”的姿态表示不屑,评论道:“可能是被迫当了群众演员吧?不爽得很。”

“我如果坐在那个位置,我也会成为藐视帝的!”

甚至连著名主持人孟非,都对孙童面露不屑的表情进行了转发,称赞他“真实”,可见当时网友对黄艺博的不满。

与黄艺博光辉的履历相比,孙童就平凡得多了,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初一学生,没有担任任何的班级干部。

虽然也有人觉得他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但是对于一个13岁的初一学生,更多人只是带着调侃的心情参与网络狂欢,发泄对黄艺博的负面情绪。

光环之下

在黄艺博走红前,他的博客访问量还不到一百,可是一朝走红,从前的博文点击量在短短几天内达到了上百万,还留下了数千条评论。

面对那些批评的声音,13岁的黄艺博觉得很委屈,他说:“如果他们认识我,一定会觉得我是一个好孩子。”

黄艺博的老师们也表示:“他从小就是个很谦恭、很端正的孩子,希望网上的这些非议不要对他造成伤害,希望大家对他父母的教育方式多些包容。”

当时黄艺博就读的中学校长对媒体说,不必过度解读黄艺博的行为,他也不过是全校1000多个中学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员。

黄艺博当时的学习成绩处在中游,在全年级500名同学中,大概排在200名左右。

但是因为组织能力比较强,担任了学校的年级学生会主席。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他依然像其他同学一样上课、做作业。

黄艺博的父母同样对这种突然的走红表示不理解,黄艺博的母亲坦言,自己从来没有认为儿子是天才。

同时她还解释道,儿子从小看新闻,是因为爸爸到时间就要看新闻联播。

一开始儿子也因为想看动画片抢过遥控器,但是后来抢不过爸爸就跟着一起看了。

黄艺博的父亲对儿子七岁开始看报纸的事情解释道,那时候想让黄艺博学习写作,正好家里订阅了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所以就拿这个当了教材,并没有刻意培养的意思。

当记者问到黄艺博父母是否打算让儿子走上仕途的时候,他们表示,自己从来没有给孩子刻意规划人生,他们只想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好好成长。

知道黄艺博突然成为网友们的谈资后,黄爸爸担心得一天没有出门。

为了不让黄艺博被外界的声音打扰,黄爸爸将黄艺博的博客关闭了,并且连发两条微博,希望他们不要打扰孩子,让他正常成长。

黄艺博的父母和普通父母一样,都是一片拳拳爱子之心。可是他们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呢?这其实也是当时社会舆论关注的重点。

一个十三岁的学生展示出与他年龄不符的成熟,这对他的成长是不是有好处呢?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当时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直接评论道:“我们不应该让两岁的儿童看新闻联播,看动画片会好一些。”

而且黄艺博从小在班级、学校甚至市级组织担任干部,平时的学习娱乐时间被各种活动和采访占据,他怎么能有空闲来寻找自己的兴趣,享受童年的乐趣呢?

当时黄艺博初中的校长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跟黄爸爸多次交流,但是黄爸爸坚持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没有问题,他觉得乖巧懂事也是孩子优秀的一种表现。

对于家庭教育,旁观者很难分辨是非对错,真正好与不好,其实只有身处其中的黄艺博能够知道。

而孙童在走红之后却显得低调得多,他和他的父母都没有接受过任何访问,仍然像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

距离2011年已经10年过去了,当时两个万众瞩目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呢?

走红之后

在走红两年后,黄艺博就到了参加中考的年纪,不出意外,他没考上理想的高中。

一方面,黄艺博的学习成绩本来就不算太好,另一方面,他又因为课外活动耽误了太多的学习时间。

虽然如此,黄艺博仍然去了当时武汉市的重点高中——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

因为黄艺博的初中母校对他进行了大力推荐,而且他的履历优秀,所以水果湖中学对他进行了破格录取。

在高中,黄艺博仍然继续发挥着自己的组织才能,在高中担任了校团委副书记。

虽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但是他凭借学生工作的出色成果,获得了市级学生会优秀干部、省级优秀共青团员。

在高二时,黄艺博获得了武昌区政府奖学金。

此时的他仍然如同小时候一样有爱心、乐于助人,他把所得的两万元奖学金,全部捐进了学校的教育基金,希望这些钱能够帮助到家里有困难的同学。

2016年黄艺博高考的时候,与中考时相似的情景再次发生。在自主招生中,他漂亮的简历被武汉大学所看中。

武汉大学表示,如果他的高考成绩能超过一本线40分,就欢迎他进入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就读。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高中的课业相对困难,黄艺博又因为课外活动分散了太多精力,最后高考只考了477分,并没有达到一本线。

去不了武汉大学的他,最后只去了一个普通的三本学校——武汉学院,在那里就读英语专业。

但是当年与黄艺博一同走红的“不屑弟”孙童,在高考中的表现却与他截然不同。

孙童小时候比较顽皮,家里人没指望他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而且上学以来,孙童由于调皮的性格,也没担任过什么学生干部。

但是“无官一身轻”,这样反而让他能够集中精力学习,高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后来更是有传言说他进入了哈佛大学深造。

哈佛大学

两位同学截然不同的高考成绩,在网上又掀起了讨论的浪潮,黄艺博甚至被树立成了教育失败的典型。

的确,就高考成绩而言,黄父黄母对黄艺博的教育成果,似乎与大众意义上的成功相去甚远。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黄艺博似乎正如这句谚语一般,没能保持原来的出色,在长大之后“泯然众人矣”。

可是在现代社会的评价体系下,学习成绩不应该成为评判一个孩子是否出色的唯一标准。

在王安石所在的宋朝,“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便是读书人的终极理想,可是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却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方向。

尽管黄艺博并不擅长学习,但是他从小担任班级、校级乃至市级的学生干部,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武汉学院的同学曾经披露,黄艺博在大学里仍然是风云人物,担任各种活动的主持,管理院系的学生事务,虽然成绩并不突出,但是仍然是一名优秀的学生。

网友仅仅用高考成绩去批评当下的教育体系,而看不到黄艺博在成绩之外的出色才能,这才应该是让人觉得可惜的地方。

“不屑弟”张童能够顶住网友恶搞的压力好好学习,考入理想的大学固然优秀,但黄艺博成绩不好、组织能力出色也不是一种失败,两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赢家。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人生很长,两个孩子不过才刚刚本科毕业,现在就来评论他们是否成功实在为时尚早。

黄艺博在校期间入了党,2020年顺利大学毕业,知情人士透露他正在饿了么武汉分公司从事团委相关工作,也算是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个结果可能跟黄艺博当年的“少年神童”形象相去甚远,也可能没有考上哈佛的“不屑弟”孙童那么耀眼,但他只是没有满足大众的期待。

如今的黄艺博发挥自己的组织才能,努力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其实并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

参考资料

[1]《南方周末》,2011年5月12日,《官样年华》

[2]《公民导刊》,2011年第07期,《“五道杠”背后的功利密码》

[3]《中国社会报》,2011年5月6日,《“五道杠”何以成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4]《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5月5日,《鄂“五道杠”少年引出的孩子成长话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