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江苏 > 院校

我, 95后江苏女孩在英国留学, 业余采访做视频, 播放量过500万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940位真人故事

我叫Magda,今年27岁,江苏淮安人,目前在英国攻读硕士课程。

小时候,父母总是对我说,自己想要做的事一定要努力。也许听得多了,这句话已经渗透到我的骨子里。

大学毕业后,我花了5年的时间,在大公司里做到经理位置。后来,也进过外企工作,还3次开办自己的公司,现在在英国留学。

家人曾经问我:“你怎么会想去英国那么远的地方?”

而我笑着反问:“你们不也是吗?早早就离开了家去城里打拼。”

我觉得父母那代人真的很努力,也总是在想,我今年27岁了,父母这个年纪在做什么?每当想到这,我都能清楚地感受到血脉里那份不服输的精神。

除了英国,我打算去世界各地多看看,甚至登陆月球和火星,就是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实现。

(俯瞰纽卡斯尔这座城市)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弟弟比我小4岁。

父母都是普通且忙碌的工薪阶层,父亲很有想法,总是把民主、开明挂在嘴边,母亲是一个勇敢的人。他们之间相处很融洽,很会享受生活。我和弟弟都在外地上学的时候,他们经常一起骑车散步,也会结伴去旅行。

在教育上,父母对我们严格的同时也有宽松的地方,会支持我们朝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我从小便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经常把从电视里学到的英文模仿给妈妈听,更会主动去学习一些课本上没学到的单词。

因为喜爱,所以在学习英语时毫不费力,而是充满了趣味性。这为日后到外企工作,和到英国留学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

我喜欢看书,从言情小说到哲学和散文一概不挑。书本上世界各地的故事和图片能把我和世界连接起来,兴奋的同时也萌生了到外面的世界见识一番的想法。

(参加一个学校奖项时大家一起拍的照)

初三暑假开始,我做了一些地面推广方面的兼职。在工作过程中,我对舞台产生了兴趣,后来又喜欢上市场营销专业,所以高中毕业后,考进专科学院进修这门课程。

高中到大学期间,参加了很多朗诵比赛并获奖,还去主持学校的各种晚会,这使我的舞台经验变得更丰富。

2016年大学毕业时,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五年内,在大公司里做到经理的位置,时机成熟后,尝试创业。五年一到,我希望可以回归校园,沉淀自己。

毕业后,我进了厦门一家MCN的自媒体上市公司当红人经纪,从事商务经纪方面的工作。之后两年间,我策划和统筹过很多明星参与的节目,接触到非常多的网红博主,还有作家、演员和音乐人等等,大大提高了我的职场能力,更被提拔为商务经理。

(参加Freshers的工作人员聚会)

初生之犊不畏虎,又是在自己喜欢的公司里从事喜欢的行业,所以我工作特别卖力特别拼,也不介意吃亏多做一点。因工作出色,我被调职北京,机缘巧合之下,进了世界百强的外企工作。

在外企的工作也跟社交营销、网红经济相关,有时还会涉及艺人统筹方面的工作,经常要接触到电影、音乐和媒体。因为我从小就这些领域很感兴趣,这份工作做起来很顺利。

后来,我又接连创业了三次。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它们都成就了现在的我。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五年后,按照最初的规划,是时候出国深造,进一步沉淀自己了。我办事效率也很高,从考试到办好留学手续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今年1月份,启程到英国攻读国际营销硕士学位。

为了省钱,我先到波兰,然后转机伦敦,再飞往目的地纽卡斯尔。当时我兑了些面额比较大英镑带在身上,因为从没出过那么远门,非常紧张又缺乏经验,结果把钱掉在了飞机上。

(苏格兰打卡)

当时同机的中国乘客向我了解详细情况,波兰航空机组人员更是翻起两排椅子来寻找,最终在不显眼的角落位置找到了丢失的50英镑。事后,我特意给航空公司写了感谢信。

踏出纽卡斯尔机场后,我的留学生活也正式展开。

当地同学们使用的社交媒体既多且杂,为了添加他们的联系方式,我只好注册了一大堆聊天软件。

随后,我迫不及待去品尝了英国有名的炸鱼薯条,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美好。我买了一盒来到海边坐下,刚打开准备好好享受时,一群海鸥围了上来,还用尖锐和难听的叫声引来大批同伴。

在小家伙们热切期盼的目光下,我只能把美食分享出去。而它们竟然真的会吃薯条,还是等着我分给它们吃那种。好在薯条份量特别大,否则我没有剩下多少可以吃了。至于味道,炸鱼薯条就是吃多会腻,有阵子不吃又有点想念。

(每个英国人都爱吃的炸鱼薯条)

在英国,我很快适应并完全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课堂上无论是深入研究学科知识,还是听老师讲述有关中国趋势的案例,我都沉浸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英语口语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很有成就感。

课余时间,我会参加学校市场部门举行的宣传活动和学生会的媒体志愿者活动,也结识到很多欧洲人。有不少人在聊天时很好奇,为什么我刚来不久英语就那么好?我会笑着告诉他们:“因为我从小学到大呀。”

同时,我发现英语也有方言,不只是英标一种发音,而是多种多样的。换一个地方就是一种方言,纽卡斯尔人说的英语就带有很重的高地口音。

不同于国内,这里的送餐服务不发达。大多时候,我会自己买菜下厨,或者到当地中餐馆吃饭。

不过英国早餐确实挺不错,面包、豆子、鸡蛋都有,很齐全,我最喜欢吃里面的豆子,有时候也会自己买来试着做。

(参加活动时遇到的热情四溢的工作人员)

暑假的时候,因为刚来没多久,我留在了英国。闲着没事,就思索着做点什么打发时间。想到现在XHS特别火,便找来几个当地的同学商量拍采访视频上传到自媒体平台,结果一拍即合。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我压根不会用相机,从摄像功能到怎么调整摆放,应该去哪里拍摄等都得学。拍摄时,手抖得很厉害,后来发现一个三脚架就能解决问题。

采访对象一般都是我的同学或者是朋友,他们很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国外的教学方式经常是思辨思维,对于一些很争议性的问题,他们也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采访出来后,有些网友会觉得部分问题很冒犯,不应该提出来,比如询问外国人怎么看“花期短”这个词。实际上,采访之前,我们和受访者沟通过,受访者对问题的开放程度比我们想象得要高很多。

(穿着纽卡斯尔队服)

为此,我再次询问了受访者,有没有被冒犯到。对方却表示不理解哪里有冒犯,他们只是在讨论一种现象。

有些采访对象会主动说明自己的兴趣爱好点,希望我问哪方面的问题,从而大大方方地展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已。也有一类人不愿意在镜头前去表露自己,我们一般先闲聊,让受访者先放轻松,再继续深入聊一些话题。

我曾在活动上认识一个瘦削的男孩,目测身高有190。他谈吐大方,很成熟,也很有想法。当时没问他年纪,直到采访当天才知道他才17岁!

我们把采访的视频发到了自媒体上,没想到网友们特别喜欢,一些视频的播放量都突破了500万。

(和采访嘉宾聊天)

通过采访,也让我对英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要问我最喜欢英国哪个城市,我会选爱丁堡。因为它散发出一种浪漫的气息,里面的城堡,教堂还有街道文艺感十足。

相比较之下,纽卡斯尔气候较为潮湿,雨水还比较多。可奇怪的是,人们下雨从来不打伞。我曾经问过一个当地人,结果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的皮肤是防水的。”细想也有道理,渐渐地我也入乡随俗,甚至伞也懒得买。因为随时走着走着就会下雨,戴个帽子更方便。

当地人对体育的热情非常高,很多男生零下一两度的大冬天,穿条短裤就出门了,我好奇问他们这样不会冷吗,他们说这样穿更方便,到了场地外套一脱就开始踢球。

我住得离纽卡斯尔球场非常近,步行就能到达,这使我充分体会到当地人对足球的热情有多高涨,也成功被感染。

球赛主场的票是一票难求,大清早街上全是球迷,他们会一直大声唱歌呐喊助威,场外也会有很多人到酒吧去看球赛。

(我拍摄的英国古堡)

我还发现英国人跟电影里的英伦绅士完全是两个概念。他们其实挺皮粗肉厚的,也不怕受伤。很多人脸上挂着彩,身上破了一大块,对疤痕什么的也丝毫不在意。

他们穿戴很随性,并不在意外在的东西,也不会刻意赶潮流追名牌。我以前很喜欢在大街上拍照,但英国人很看重肖像,不能随便对着别人拍照,尤其不能拍未成年人的脸。

英国东北地带的人们都很友善,最有意思的是那里的人都不喜欢加班,要是在非工作时间发邮件过去基本都会石沉大海,甚至会直接告之现在不是工作时间,不要打扰大家休息。

从前总听人说西方人很开放包容,事实上,他们也一样既有把“sorry”挂在嘴边的文明人,也有横穿马路,抢手机的不文明人。我也有过被不友善对待的经历,但能借此把交际圈筛选得更好。

(周末在我最喜欢的公园)

转眼来到纽卡斯尔10个月了,出门在外难免会时常想起家人。每到周末我都会和父母视频电话,只可惜爷爷奶奶不会用视频通话,我很想念他们。

如今,要到而立之年,儿时的闺蜜们都早已为人妻人母,个别还在计划二胎,偶尔也会羡慕她们,却不影响我走自己的路。

我对感情和家庭没有太大的向往和憧憬,也不觉得非要拥有婚姻和家庭才算美满。

每一天,我都在努力经营以自己为单位的小家,更乐在其中。

亲友们可以一起分享喜悦固然最好,就算彼此间有分歧也无妨,毕竟我是为自己而活。

偶尔感到孤独,但也能很快抛诸脑后,因为我是个很耐得住孤独的人,也懂得享受生活。无聊的时候,就去发掘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用骑行、阅读、摄影打发时间日子,过得很充实。

(和姐妹们在周末的海边市集)

要说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英国太冷了。所以我打算毕业后去像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温暖的地方旅行,还能顺道探访在那里工作和读书的好朋友。

工作之后再选择出国读书,很多人不理解,我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因为一个人总要在某一个时间段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若是想做就去做,没什么大不了的。有困难就把困难都列出来,一一去解决,就会发现人本身有无限可能。

随着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我越发觉得不能单凭性别,地区就去定义和区分一个人,好与不好也没有绝对之分,都是随着时间和事情的角度在不断变化的,所以一切都只是感受和经历。

总之,想做什么就去做,时间、地点、年龄、性别都不是阻碍,人生因为有不同的体验,才丰富多彩。

【口述:Magda】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