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辽宁 > 教育资讯

辽宁沈阳, 一个大学教授喝水的画面冲上热搜

辽宁沈阳,一个大学教授喝水的画面冲上热搜。有同学拍到她手提半生缘牌子的塑料袋来上班,一个大学教授,拿着高薪,不背名牌包却背个塑料袋,就已经很奇怪了,但更奇怪的是,她喝水的杯子居然是一个装罐头的玻璃瓶子。

一个大学教授喝水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视频中这位大学教授穿着简单的T恤衫,扎着普通的马尾。 如果她走进人群中,你根本就没想到这竟然是一位大学教授。

大学教授是高职人才,他们拿着高薪,有着风光的职业。在人们的想象中,他们应该衣着光鲜地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对于女教授来说,她们更应该拿着名牌包, 穿着名牌衣服,画着精致的妆容。因为这些,对她们的身份和工作来讲,都是必须的。可视频中这位大学教授,却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她没有背名牌包,她上课拿着一个塑料袋。 能清楚的看到那个塑料袋是废物利用。一个大学教授上课拿着一个塑料袋儿,完全不在乎学生们对她的评价和外人的眼光,单是这一条, 这个老师就非常勇敢了。但更让人震惊的是她喝水的杯子居然是一个塑料瓶。 视频中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罐头瓶子。只见这个老师旁若无人,从塑料袋中拿出罐头瓶子然后仰脖子喝水。

她面对着自己的学生, 没有丝毫感觉到不合适, 更不曾把面子当回事。她就那么自然的喝水,把她勤俭节约的一面暴露给她的学生们。她的言行和举动真的颠覆了我们的认知。视频出来后,所有人都对这个教授举起了大拇指。有网友说,精神富裕了,对物质的欲望就减少了。原来胸中有内涵,是这种魄力。这个用塑料瓶喝水的教授,再次让我们见识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么年轻的教授,她肯定是有真本事的。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人,她不需要虚伪的包装。名牌包和名牌衣服,真的能带给一个人内在的自信吗?一个读者回忆起他的大学老师,也是用山楂罐头的玻璃瓶喝水, 一次他的课没考好,他就给老师送了一个保温杯。 没想到老师转手就送给他一套西服。 说马上要找工作了,用得上。 这又给了他一套考研的专业课习题。在这位学生的眼中, 老师的优秀是内在的,不需要那些外表华丽的东西来装饰。

有一个20多岁女孩子说, 母亲都60多岁了,还一天到晚追求那些名牌包,一直让女儿给她买。 每次去医院都要背几万的包,说她背着这个包,别人看她的眼神都不一样。这个女孩的妈妈就认为, 名牌包包才能彰显她的身份。 如果有条件,背名牌包当然可以。如果一个母亲,靠压榨女儿要名牌包彰显身份,这就有些过分了。站在法律的角度,这个老师的行为该如何评价?

1、教师身体力行交给学生朴素的价值观。《教师法》第8条明确规定: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一个称职的教师,她一定会在学生的品德和智力,体质上下功夫。她会要求学生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而这三样中,品德是排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品德低下,她学再多的东西又有何用?品德中,就包括虚荣和浮夸,勤俭和节约。毫无疑问,这位老师在意的是勤俭节约,因为有自信,所以她觉得拿着塑料袋既省事,也不低人一等。因为勤俭节约,她可以把自己的金钱贡献给需要的学生们,就如前天自掏腰包为学生买校服的贵州老师,就如刚才那个为学生买西服的老师。他们不是不舍得花,而是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内涵,真正的美!

2、在学生心中植入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理念。《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开展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珍惜粮食、文明饮食等宣传教育活动,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也就是说,我国从未成年开始,就注重教育孩子们不浪费,节约的好习惯。而这个老师,一直奉行着这个好习惯。我们必须得承认,大学校园的风气是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长的,比如一个在家本本分分的高中生,进入大学后,如果进入大学后,她身边都是如何高消费,如何化妆的人,那她或多或少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可如果她们遇到这样一个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们,未来,有知识和技能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本事,而非那些漂亮的衣服,美丽的妆容。最后,我们回到这个事件本身,这个教授的行为,除了影响到她的学生们,更是在全国掀起一股勤俭节约的风气。从这个事件中,我们除了看到老师的淳朴作风,更多的是从评论区中看到,很多人是欣赏这样的老师的,大多数人都反对奢侈浪费。所以,这个老师将带来全社会的一次变革,影响到无数人的心态改变,这才是这次事件最大的价值。您觉得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