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 > 教育资讯

“新课标”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 ? 听听专家怎么说

封面新闻记者周丽梅

11月29日-12月1日,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四川省教育学会、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主办的“素养立意、学本立场——2023四川省第九届初中课堂博览会”在成都市温江区东辰外国语学校举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实施已一年有余。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如何把新课标的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课堂教学?记者采访了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郭华教授。

从“双基”(知识)到“三维目标”(能力)再到“核心素养”(素养),核心素养导向是课标的灵魂,是贯穿课标文本的主旋律,也是课标研制工作的主线。

“强调核心素养,实际上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郭华认为,核心素养是学习某门课程后沉淀下来的,结果态的东西,表现为学生的品格、能力和价值观。学科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的学习,都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新课标改革的重要突破之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核心素养导向下实现育人目标与课程转型的重要途径。郭华认为,正是从培养人的角度,培养学生素养发展的角度,2022年版课程标准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主动实现学科间的沟通和联系,使不同课程真正构成一个完整的育人课程体系,共同为育人服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学校的追求和资源来设计跨学科主题,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复杂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就读阶段就能够模拟性地去经历社会生活、从事创造性实践。

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多学科的相融,这种融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更加凸显,但不少老师容易走入误区,“老师们很容易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片面理解为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果仅限于此,就只能是看起来热闹,而不是真正有教育价值的学习。”郭华表示,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活动,一定要承载相关学科的核心知识、技能和方法,要让学生真正通过活动有所发展。

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郭华认为,首先,老师们要加强整体设计,增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自觉性;其次,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想得更长远、更广阔。跨学科需要将社会实践的创新过程融入到学校中,我们要解决问题,要关心社会,就是对这个社会实践活动的模拟,这个模拟是比跨学科更大的、更广阔的活动。老师要让学生有跨学科的视野,能够去运用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真实的问题;最后,跨学科教学要立足学科立场,只有深谙本学科知识体系之上,才能运用其他学科来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