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南沙天元学校: 让教育生态回归“学与教”的本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朗朗的读书声环绕在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以下简称“南沙天元学校”)四周,这已经成为学校每周升旗礼的经典诵读环节。

依托于天元学校校长张先龙“让教育生态回归到教育该有的样子”的办学初衷,南沙天元学校在“面向世界的南沙”中,发展出了向内生长的、更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风格。

这种向内生长,并不是拒绝和国际交流,而是更多地想要回归到“学与教”的教育的本真。这种回归,既是内容的回归,也是形式的回归。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所谓内容的回归,即摒弃“唯分数论”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充分发扬传统文化在教育方面的正面作用,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并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在张先龙校长看来,没有哪一个教育理念比得过毛主席讲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天元学校最在意的就是学生在学校里面能不能真正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能够向上的人。就如同乐读、健元、守初、思源、养正、知己……这些天元学校不同功能楼的名字,就代表着天元学校对全校师生的殷切希望。

阅读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天元学校也赋予了其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所谓君子不器,教育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标准化、工具化的人。”该校教师蔡昕珉便深入浅出地解析了阅读传统经典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在学习诸子百家思想时,学生就会知道很多事情并不是只有标准答案,只要我们有原则、有底线、懂正义、知善良,尊重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这个世界就是丰富多彩的。”

在南沙天元学校,作为图书馆的“乐读堂”是学生们课余饭后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23000余册的藏书,让学生们不仅能找到课程所需的教辅书籍和教育部规定的全部推荐书目,还能找到包括《道德经》《诗经》在内的传统文化书籍。

“阅读这些书籍其实并不是让学生去记住其中的知识,而是不断回归人类文明的创造成果,让学生不断探寻我们从哪里来进而思考我们是谁,该往哪里去。”蔡昕珉老师认为,只要书籍的价值观引领是正确的,像金庸的一些小说,或者一些流行的小说,也会出现在学校阅读书目当中。

该校高二学生邱锴隆就在自主读完了余华的《活着》后,对其中的内容深有感触:“《活着》其实很简单,就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普普通通活着,但是在艰苦的时代,在一个个亲人都离自己而去的时候,他又有能力,有那种精神活下去,那是多么坚强的一种精神,让我佩服,也需要我去学习。”

融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形式的回归,更多的则是将传统文化与学校的课程、活动相融合,使之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在南沙天元学校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书籍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书籍不是金庸武侠小说,也不是国外经典名著,而是《诗经》。这与天元学校组织的“唱诗经”活动有着很大关系。

当你在学校听到悠扬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伴随着清脆的礼乐弦歌琴声响起,这就说明学校的音乐老师在教授学生们“唱诗经”了。“诗经的弹唱和吟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感,也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该校教师梁韵清如是说道。

无论是唱诗经还是升旗礼的经典诵读环节,这都是天元学校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融合创新的体现,也是学校回归“本真”的手段。天元学校正是用这种耳濡目染的方法,让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吸收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王子一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