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昆虫也会抑郁? 中小学生“组团”前往高校实验室找答案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王智芳通讯员邹扬)遭遇“空难”的果蝇会患上精神病?果蝇也会抑郁也会有学习障碍?神经元真的会“发神经”?1月20日,湖南省遗传学会携手湖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湖南脑科学与脑病新药研发中心,为来自长沙多所中小学的一群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神经生物学普课,与科学家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孩子们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湖南大学的覃宏涛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十多年来致力于攻克抑郁症产生的生物学机制,试图从一种喜爱水果的昆虫身上寻找答案,其研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湖南大学神经生物学实验室,覃教授他们养了一群看起来像是患了抑郁症的果蝇。“这些果蝇脑子有问题,于是我们就打开果蝇的脑子,发现蘑菇体中多巴胺神经元果然‘发神经’了。”覃教授用诙谐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孩子们饶有兴致地体验了打开果蝇脑子的全过程,发出连连惊叹。

“在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通过湖南省遗传学会‘五个一’科普行动的神经生物学少儿科普系列课程,系统地了解了神经生物学领域的知识和故事,今天走进真正的神经生物学实验室,能近距离地接触科学家们,听他们讲述科学研究的小故事,真的受益匪浅。”来自长郡双语实验学校的邱以恒告诉记者,“我们的科学家们太棒了,通过反复的果蝇实验试图让人类告别抑郁。”

孩子们还向科学家提出了不少问题。“这些郁闷的果蝇跟我们人类的郁闷有什么关系?”“我们是怎么让果蝇变郁闷的呢?”……覃教授耐心解答道:“有些果蝇是天生的忧郁王子,很容易就被科学家整忧郁的,比如经常吓唬吓唬,或者震一震它们。通过把果蝇整郁闷了,我们才能找到不郁闷的原理,才能让人类不郁闷。”说完,他带孩子们参观了果蝇行为学实验室,并讲述了果蝇学习障碍行为范式的原理。孩子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为科学家点赞,感叹以后一定要吃饱睡好少烦恼,做个快乐的好少年。

“一群孩子,一套课程,一本读物,一次开放,一个基地”——湖南省遗传学会的“五个一”科普行动通过学会联动科普平台,探索湖南科普新模式,现已完成八个少儿科普系列、32套科普课程。湖南省遗传学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范雄伟说:“八个系列打开了八个生物学研究领域,累计近两千名孩子走进科学实验室,今日我们给孩子讲科学家的故事,来日让孩子成为故事里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