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浙江 > 教育资讯

女硕士嫁给理发师, 浙大博士送外卖, 世道变了? 其实并没有

最近这几日,有这么两则关于教育方面的资讯引起了大众关注:一个是社科院大学的女硕士,嫁给了一个初中毕业的理发师,一个是浙大博士,当了外卖小哥,并自我感觉自己对不起母校。

很多人为此感到议论纷纷。很多人甚至觉得似乎世道变了,但其实并没有。

1、时差错觉

其实本小编一直感叹太多的人存在时差错觉。所谓时差错觉,算是我想出来的名词,可以理解成:尽管时代已经变了,甚至出现了时差,但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是2022年,很多人都已经可以做到月薪上万。但是,如果有人还拿80年代的工资标准来衡量2022年的世界,那么,这自然会感到冲击很大。因为80年代的时候,一万块意味着自己是万元户,概念方面约等于现在的“亿万富翁”——当然并不是说80年代的一万块购买力堪比现在资产上亿的人,而是从稀缺角度上来看。那时候,在基层社会能有一万块资产的人,其数量确实不比现在资产上亿的人多。

虽然现实中很少有在2022年还认为一万块资产很多的人,但不可否认,在学历乃至其他社会发展方面,时差错觉的人也比比皆是。

2、博士本科化

其实在2020年代,博士研究生的比例,本质上也就和90年代末的本科毕业生比例差不多。事实上,90年代后期,本科毕业也需要自己自谋职业,所以,那时候的本科生如果能考个公家编制(比如当城管),也是很合适的选择。因此,当北大博士生毕业当城管的消息传出来以后,很多媒体认为:这样的现象倒也不值得惊讶,之所以很多人惊讶,是因为观念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80/90年代,那个高学历人员很少的年代。

换而言之,90年代后期本科生存在当城管的,也存在在民企当普通劳动者的。从稀缺度角度来说,当代博士也就相当于90年代的本科生。因此,当代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不论是当城管、进街道办还是当快递小哥这样的普通劳动者,都不稀奇。如果感到稀奇,只能认为这种人存在时差错觉。

同样,当博士研究生约等于90年代后期的本科生,那么,硕士研究生也就相当于90年代的大专生。在90年代,女大专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从经济角度来考虑,嫁给没什么学历的个体户,其实也是很寻常的事情。所以,把2020年代的女硕士研究生嫁给理发店小哥,理解成90年代后期女大专生嫁给个体户,一切就都容易理解了。

事实上,在90年代后期,本科生毕业后在民企当普通打工人,女大专生嫁给个体户,也一度让人们感到不可思议。但随着这种现象不断增多。最终,人们也习以为常了。

3、市场需要

其实一个人能从事什么工作,固然和自身条件(包括技能、学历、出身)有关,同时也和市场需求有关。当大学生人数供不应求的时候,自然好工作都能轮到大学生。而当市场不需要这么多的本硕博的时候,本硕博自然该考虑自己能选择的道路——注意,是能选择,而不是想选择。

比如小学没毕业的,如果按照想选择来决定工作,他估计得选择当大学教授。所以,想选择属于一厢情愿,能选择的,才符合现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