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

90后思政教师开门上课,大中小一体化探索“大思政课”建设

东华大学锦绣会堂内,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90后思政课教师刘盼红带来了一堂“热气腾腾”的思政公开课,面向的是来自东华大学和松江区大中小学的300多名思政教育者。这堂课也宣布了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区(松江区)、重点试验高校(东华大学)的启动。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四周年到来之际,松江区大中小学思政课正在走向一体化建设。

==让思政课更“接地气”==

说这堂课“热气腾腾”,不仅因为讲的是“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热门话题,还因为把最新的国际大事搬到了课堂。

“这个内容要讲好,其实不太容易。”刘盼红坦言道。现在大学生绝大多数是00后,生在和平年代,成长伴着中国强起来的时代历程,是典型的“强国一代”,没有经历过“落后就要挨打”,要让他们懂得和平发展道路的深意确实不易。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们要善用‘大思政课’,要让学生学得‘有感觉’,就得紧密联系现实,讲点他们可感可知的事,这样学习效果才会好。”为此,刘盼红在讲课中不仅联系了中国、沙特、伊朗三方联合发表声明这件新鲜出炉的国际大事,更联系了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让学生从中深刻感受到在全国“两会”这样的重要时刻,中国在推动本国发展同时为世界谋大同、推动世界和平的智慧与行动。

2022级硕士研究生闰东明课后告诉记者:“这样的思政课听上去不是干巴巴的,既接地气又解渴,上得意犹未尽,听过还想听。”

==让整个社会变成“大课堂”==

实地探访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革命旧址、走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灯塔照耀中国”中共中央驻地展、调研革命文物保护现状、顶着炎炎烈日录制情景党课……回想起两年前跟着老师去江西瑞金开展红色专项暑期社会实践,东华大学2021级硕士生费亚倩至今都记得当时的火热场景。

正是那个红色夏天的红色寻访,让她切身体悟到红彤彤的思政课就得到红色中国的广阔天地中去上,这样书上的学问才能最大限度变成自己的。而今即将毕业成为一名中学思政课教师的她笃定地说:“我也要像我的老师那样,带着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地。”

在东华大学,“大思政课”不只是“读书本”,整个社会都是“大课堂”。比如讲到爱国奉献,学校根据老校长钱宝钧的真实生平故事制作原创大师剧《钱宝钧》,自2015年以来每年坚持向新生、新教师演出,钱先生的诗句“不为一己求安乐,愿作别人嫁衣裳”成了一代代东华人为人为师为学的座右铭。又如讲到服务为民,2021年学校专门把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请到70年校庆的舞台,请这位耄耋校友倾情讲述“一辈子只为让全国人民穿好衣”的大爱人生,激励青年一代接续奋斗。

==大中小学牵手育新人==

撕不烂的芳纶纸,烧不断的碳纤维线,复合材料做成的最轻行李箱,助力天宫、北斗、嫦娥飞天的星载天线金属网……“科学的世界真奇妙,今天真是大开眼界。”来自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四年级八班的黄俊乔这样告诉记者。在东华大学哥哥姐姐的带领和讲解下,他和小伙伴走进了东华大学科技馆、校史馆,来了一趟神奇的科技之旅、大学之旅。

这也是此次东华大学、松江区启动“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重点试验区为松江中小学生特别安排的研学实践环节。参观中,青少年们不仅看到了这些神奇的科学成果,还听到了很多东华科研工作者研究背后的感人故事,科学报国的小苗在心中又一次得到了浇灌。

这样的“大手”拉“小手”已是常事。近年来东华大学依托马院为东华附校中小学生送去了240余堂红色文化主题思政课和20多讲“童心向党·师说百年”红色精神系列音频党课。东华大学还把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触角从思政课辐射到课程思政,从东华附校教育集团辐射到松江二中、闵行三中、行知实验中学等更多学校。

记者了解到,面向未来,以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为“再上层楼”的重要契机,东华大学将打造特色“大思政课”课程体系,为党育新人、为国育大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刘晶晶通讯员高坤向娟/文杨玉璋/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