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史上"最强偏科生"钱伟长, 高考物理就考了5分, 后来却成力学大师

如果现在有人高考其中一门只考了五分,估计是无缘清华北大了,可是有一个人,他的高考物理只考了5分,但是最后却进入了清华大学,还成为了一名让人崇拜的力学天才,这个人是谁呢?

钱伟长,科技史上的"三钱"之一,对于这个人大家应该都有些许了解,他被称为"力学之父",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一位科学家,教育家。当年他参加高考时,语文和历史双双满分,可谓是震惊一片。可惜的是钱伟长的数理化加在一起才考了20分,但即使偏科成这样,人家还是被清华大学录取了,毕竟文史双满分的成绩可是我们普通人羡慕不来的。

据钱伟长自己回忆,当年他们高考时,语文题目考的是《梦游清华园记》,钱伟长写了一篇赋,共450字,阅卷老师给了他满分。而历史则考了二十四史,这个钱伟长自然也是游刃有余,全部都答出来了。

就这样,钱伟长以文史双满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所录取,后又转入物理系。原本按照钱伟长的物理成绩是不应该去物理系的,但是当时的社会盛行"科学救国",学好数理化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钱伟长一心想要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毅然"弃文从理",投入了物理系的怀抱,其实当时物理系的教授也是不愿意接纳钱伟长的,因为学习物理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在物理系,学生的学习负担很大,压力也大,尤其钱伟长的基础并不好,在钱伟长小时候,根本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数学物理的学习,他数理化的成绩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可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钱伟长不仅在这种巨大的学习压力中坚持了下来,还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他在美国留学时,仅用了50天就完成了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

这篇论文在当时的成就可谓是巨大的,其中解答了许多物理家都不清楚的地方,钱伟长还获得了爱因斯坦的夸赞。那个时候,钱伟长才29岁,在论文发表的作者里是唯一的一位中国学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写过论文,写过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一篇论文的结尾处是需要标明你所使用的参考文献的。钱伟长曾发表过一篇论文,名为《宁波甬江大桥的大挠度非线性计算问题》。

在这篇论文结尾处,钱伟长写到:" 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大佬不愧是大佬,就是如此任性。很多网友戏称,本来还想喷几句的,但是一看见钱老的名字就怂了,毕竟这样一位科学家,他有这个底气有这个自信,我等凡人,怎敢随意置喙?

不过钱伟长自己也说了,这篇论文与其说是论文,其实更像一篇学术报告,而且他曾经亲眼看过甬江大桥的结构,也与友人探讨过,所以不需要再参考其他文献了。

说到这里,大家脑海中的钱伟长是不是一个整天醉心科研的老学究形象?如果是这样,那你就错了。钱伟长虽然个子不高,只有1.5米,但是在清华读书的时候,还被称为"清华体育五虎将"之一。

曾经代表中国足球队去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远东运动会,并且钱伟长还为我国进了一个球。真是不停地在为我们国家做贡献,不仅在物理上做出了如此多的成就,就连其他方面也这么强。

但是钱伟长还不仅仅会这些,之前也说了他在高考时物理化的成绩非常的差,但是他还有一门学科,只考了零分,那就是英语。这不,一踏入校园,有了学习英语的机会,钱伟长立马就抓住机会,开始学起了英语。钱伟长学习英语可不是像我们一样应付考试,他都是为了给国家做贡献。

钱伟长曾在美国留学过一段时间,后来才回到中国,在1970年的时候,美国有一位作家名叫韩丁,他想要来我们中国访问,但是需要有熟悉英语的人陪同。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的周总理立马就想到了一个人选,那就是钱伟长。于是,在韩丁访华期间,周总理亲自点了钱伟长陪同他参观中国,后两人一起呆了近一个月。

在韩丁离开中国后不久,同年八月,法国一位著名的导演伊文斯也来到中国,依然由钱伟长陪同接待,那段时间,由于尼克松访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前前后后来中国的外国人非常多。

1970年12月,英国记者格林也来到中国采访,周总理依旧点了钱伟长陪同他,到了1972年,钱伟长也离开中国,陆续出访了英国、美国、加拿大和瑞典。

临行前,周总理接待了他,希望他出访期间能多注意各地的环保问题,学习他人的长处 ,以改善自身。钱伟长在各国游历时,也受到隆重的接待。

在返回中国后,钱伟长果然又拿出了一份《出访四国环保报告》,周总理看过之后大喜过望,称赞不已。钱伟长在报告中阐述了植树造林和减少污染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随后,钱伟长又带着他的环保理念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报告,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为此钱伟长耗费了许多的时间精力。话说钱伟长当初"弃文从理",其实也是为了祖国更加繁荣强大,所以他后来更致力于研究飞机大炮一类的东西,他发现那时军队使用的坦克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

那就是前面部分材质非常结实坚硬,但是侧面就差了很多,很容易被人击穿。钱伟长就想,如果能研制出一种复合装甲的坦克就好了,那样坦克就会更加结实耐用,在战场上肯定也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说干就干,从那以后,钱伟长就开始了复合装甲的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钱伟长的努力钻研下,他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了这种复合装甲。后来,钱伟长又发现我们的汽车储电功能不是很好,车子往往走不了多远就没电了,这无论在战场还是在生活中,都非常不方便。

那个时候我们汽车的电瓶用的都是铅酸电瓶,储电性还没有现在这么好,为了更好地改进这个问题,钱伟长又请来了一位非常厉害的化学老师,经过两人的反复实验,终于研制出了一款新型高能电瓶。

"科学强国"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贯彻在了钱伟长的灵魂深处。他不仅仅是这么想的,他更是这样做的,而且还做得非常出色,从物理5分,到力学之父,其中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可是他却做到了。

回首钱伟长的这一生,我们不得不说,钱伟长这一辈子都在为我们的国家做贡献,他将自己所有的年华都奉献给了科学,他的一生都令人尊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