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挖掘与路径探索, 发挥文化育人的能力

大学应该是‘时代之表征’,它应该反映一个时代之精神”,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辐射源”与思想高地,大学文化建设对时代与社会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推动和引领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完善和进步。在推进立德树人向纵深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系统梳理大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探索大学文化建设路径,让文化育人在新时代发挥更大效能。

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与客体都是人,长期受到文化的浸染与影响。建设怎样的大学文化直接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从根本上看,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一方面,学生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通过自身实践活动创造出人化的世界;同时,学生也是大学文化的创造物,其成长与发展受到文化的影响。高校从战略高度规划大学文化的发展方向,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始终坚持以文育人的价值导向,全面服务学生的发展需求,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内涵挖掘的主要维度

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主流价值深入人心、文化传统根基深厚、学术创新氛围浓郁、高雅艺术浸润深刻、文化服务影响深远的特色文化体系,全面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凝结文化成果,为高等教育跻身世界一流提供精神动力。在文化育人过程中,选树典型人物是以点带面进行价值引领的重要抓手。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目标具有差异性,文化引领只有充分关注学生个人成长目标,才能促使学生个性充分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在人物选树过程中,高校管理主体应将学生发展目标与大学文化建设目标相结合,加强对典型事迹人物的宣传,通过出版事迹成果集、组织召开座谈会、制作网络专版等形式,运用典型人物的力量做好示范引领工作,深化思想统一,推进共识凝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发展,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有序开展。

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文化育人具有持久性与渗透性,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文化建设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而文化建设的方法、载体必须是有形和可感的。大学文化建设要致力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的“传导系统”。

在文化载体上不断探索新平台、新形式,以适应师生日益提升的文化需求,在环境文化上建设与大学精神相匹配的文化场所、文化设施、配套体系,在文化符号上凝练大学精神的表述传达系统,发挥大学文化的大课堂功能。

结语

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长周期的战略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高校要充分认识文化育人的价值所在,积极探索文化育人的有效路径,不断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引领,将自身打造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高地,在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有所作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