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2021年中高考面临着新的改革 , 提高学生们的素质 , 开展素质教育, 稳干强枝

教育的政策不断的更新调整,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国家重视教育,重视学生。现在的国民们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不过物价也是飞涨,比起以前的散养模式,现在的父母们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投入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尤其从孩子上学之后,才是真正花钱时刻的开始。

自党的十九大指出“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来,教育界针对“经济转向高质量,教育怎么办”展开了系列热议。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以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重大部署背景下,围绕“教育有质量发展”的研究主张陆续涌现,不仅反映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之变化,也为“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了舆论基础。

质量是一个事实与价值耦合的概念,不同主体所理解、认可的质量都是事物自身属性与个体合意性的函数。如今,质量概念已从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上升到满意性质量。“高质量发展”是对发展状态的一种事实与价值判断,意味着教育在“质”与“量”两个维度上达到优质状态,表现为教育享用价值与质量合意性的提升。它既涉及教育增长方式和路径的转变,也是一个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的过程。

中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次考试,中考不仅决定着能否进入一所好的高中,更决定着是否能进入高中。随着中考的改革,普高录取比例的调整,未来将会有一半的初中生无缘高中!

2021年中考3大最新改革:

1、中职和普高的招生比例需要达到5:5;

(有一半的初中生无缘高中)

2、禁止所有学校、机构招收初三复读学生;

(复读、择校不复存在)

3、中考不达标只能去职高、技校进行就读。

(560分以下初中生必须警醒)

在目前关于教育改革政策越来越明确的情况下,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现在连就读普通高中的机会都越来越难,有一半孩子只能够去上职高和技校。

这意味着,改变人生的考试,高考不再是唯一,中考也成为决定孩子未来的考试之一。

在这种大环境下,以中考满分800来算,重点高中会招收前10%的考生,那么想要考上重点高中成绩要在720分上下。

因为普职比要达到1:1,那么剩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名额就只有40%考生,所以成绩至少要在530分以上才能有希望考上高中,而不是被职高吸纳。而当分数处于560分以下,都应当警醒!

1

对于530分的中考成绩,大约是个什么水平

一般中考考察的科目有语数外三大主科,还有物化政史,还有体育。想要达到530分,三大主科的成绩要保证在90分以上,物化政史要平均达到50分以上,体育拿满分。

这样一看是不是没有那么难?只要每科保证及格就差不多。所以想要在你所在的城市考上高中的话,只要不是班级里的后几名,都是非常有希望的!

02

面对中考“新调整”,老师们担心的事情骤增

1.科目调整,在从前并没有丰富且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

其中对于把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纳入中考科目的调整,无论是原本的中考考查科目的教师,还是音乐、美术教师都变得无所适从!那该如何分配学生的教学时间和比重呢?原本的学校都是不重视音乐和美术科目的,甚至都不能保证完整的课时。

所以,学生们对于音乐和美术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是非常薄弱的,想要达到中考考察的标准,势必需要大量补习,毕竟学校的课时有限,如果都用在美术和音乐科目上,那么其他科目的教学活动该如何进行?会不会出现哪个科目都薄弱的现象呢?

2.学生情绪波动大,不利于教学活动开展

社会中对于职高的偏见都是根深蒂固的,从前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虽然对上高中的行为并没有非常积极,但一听说自己即将面临就读职高的消息根本无法接受,认为上了职高自己的人生就被毁了,永无翻身之日。

因此,这类学生做出什么偏激的事情就不得而知,或者他们会变得破罐子破摔,原本还有希望考上高中,经过消极情绪的干扰,反而与高中绝缘,这样的情况该让老师如何是好?

03

中考改革后,父母和孩子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了解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

中考改革之后,父母和孩子都应该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更加明确的分析。如果孩子在学习这一方面实在是没有太多的兴趣,可以和父母们商量,说出自己的意愿,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这样孩子中考之后进入职校或是技校,也能够提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就读。

·提升孩子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更加倾向于上高中的话,一定要提升孩子孩子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让他在初中的学习生涯中更加上心。

·适当增加孩子的学习任务

如果孩子想要努力靠上高中,那么这不仅仅是端正学习态度的问题,在孩子的学习方面,父母可以适当给孩子增加学习任务,提升孩子的解题能力,让孩子在考试中能够拥有更多的竞争力。

中考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各省的家长一定要注意本省的中考政策变化,及时根据政策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成绩对同学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