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刘乃升: 家访是纽带, 联结的是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巩悦悦策划整理

编者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绝大多数小规模乡村学校的真实写照。过去的2021年里,记者从沂南走到郓城,再从沾化奔赴沂源蹲点,见证了很多有情怀的教育者扎根农村,他们正努力用微光弥补差距,帮助农村孩子更好的成长。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是春节团聚的理想状态。而在山东多地的小规模乡村学校,数不尽的乡村校长和老师正奔波在通往半山腰、偏远农村的学生家里,他们想利用宝贵的寒假时间,走到孩子家里,走进孩子心里。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将陆续推出“乡村校长/教师的寒假日记”,聚焦乡村教师家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农村孩子点亮梦想,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以下是沂南县岸堤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师刘乃升的寒假日记:

2022年2月10日星期四晴

今天午后,天气格外的暖和,我决定到我重点帮扶的学生小艳家去一趟,看看小艳假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

小艳(化名)是一个八年级女生,说起来还真有些“特殊”。

小艳的父母在学校西边十字路口开一个肉铺,生意还相当的好,家庭比较殷实,但“特殊”之处在于:三十多岁的年纪,俩人竟然都识字不多,平常家访交流,除了电话就是语音,从未有过文字交流。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小艳的家庭教育很明显是滞后的。

小艳是一个高高大大的女孩,在人群中很容易分辨出来。刚刚结成帮扶对象时,很多老师也表达了不少的担忧,总结起来问题不少:厌学,贪玩,不易接触,更要命的是好像恋爱了。但我心里一直想着,这还是一个孩子,哪儿有那么多事呢!

经过几次悉心的交谈,我一开始的判断是对的,这孩子从小就喜欢跟男孩子一起玩,性格大大咧咧偏向男孩,而且心智成熟超出同年龄段一大截,看问题成人化。而对于学习,可有可无一直不放在心上。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帮扶,我根据她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方案,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我一路想着,一抬头,已经到了小艳家门口,她们母女俩早已在等候。

到家落座后,小艳拿出假期作业,躲到一边去了,我看了一下,完成的尚可,跟一些学习中游的孩子一样,基础性的难度低的做得不错,但有难度的都空着。

我就问她:“空着的怎么办呢?”

小艳笑着说:“老师给想个办法吧!”

我告诉她:“一是看看通过看笔记查资料自己能不能解决,二是请同学帮忙,三是牢记这些不会的题目,开学后及时请教老师。”

小艳一个劲地点头,刚进门时的紧张感也消散了。

出门时,小艳的妈妈一个劲地谢谢老师。我告诉她,“学习上你们帮不上忙,但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一定要随时关注,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家长的爱!”

小艳的妈妈眼眶湿湿的,不住点头。

回程途中,我也在思考,对孩子的帮扶,远不止学习的方法技巧,要走进他(她)们的心灵深处,去感受他们成长中的一点一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