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知名高校导师坦白: 我招研究生时, 不要学生会干部, 理由很充分

研究生考试越发受到大学生和外界的关注,不仅因为考生数量激增,同时也跟升学的模式相关。大部分考生和家长,对于这种重大选拔性考试的印象,可能停留在高考。

但考研的形式却有明显的差异,光是在复试这个环节,可能就会让很多原本成绩优异的同学遭遇“滑铁卢”。

复试简单地说好似一个“双选过程”,得到导师的高度认可才能“稳赢”。不过,每个导师可能在选择倾向上都有不同风格,考生眼里的优势反而可能成为缺点。

学生会干部在复试中有优势吗?导师讲出自身经历,结果出人意料

研究生复试也讲究很多技巧,如果没能认真准备,很可能因为一些细节被淘汰。有位导师分享了这样的经历,他在一次研究生招生之前,遇到个印象不错的男生。

可对方是院里的学生会主席,这让导师不太想接受他的报考,于是提出希望男生辞去这一职务,只要他接受,导师表示一定会接纳他。

原来,这位教授就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鸣,在他的研究生招录原则里,有个很特殊的标准,就是考生不能是学生会干部。

这位男生没有辞去职务,所以张教授也直接告知了对方,自己不会选择他。在很多人觉得学生干部在复试里有优势时,这样的情况确实出人意料。

但更叫人意外的是,这名男生在不久以后,就成为了“保研生”,不必通过统考。这却让张鸣老师更加感到“五味杂陈”。

高校教授坦白:我招研究生时不要学生会干部,理由很充分

张老师曾公开谈及自己对学生会的评价,坦白地告诉大家:我招研究生时,不要学生会干部。当时那位被他拒绝的男生,曾认为他对学生会“有意见”。

而张教授后来也讲出了自己的理由。在他的眼里,其实学生会中也是有一些“好学生”的,只是能够安心于学习本身的人,似乎太稀缺了。

比如自己在讲课时,就经常遇到学生会的同学留下张“字条”,就当做请假。他们要忙着处理各种活动,似乎理由充分,但也意味着在学生干部眼里,那些事比学知识重要。

张教授还指出,他见过了一些原本很不错的孩子,在学生会呆久了,开始学会争名夺利、说话也带着另一番腔调。为了升职、为了保研,变得不再诚实,这让老师觉得失望。

基于这两个主要原因,这位导师在以后招研究生的时候,都不愿意再考虑学生会干部。他认为,研究生是要培养专心于科研和学术的人才。

能在学生会担任干部的同学,可能考虑更多的是拿个文凭,给自己“铺路”。导师这样的想法,引起了很多讨论,人们的评价也明显分成两个方向。

导师的看法获得很多共鸣,有人提出不同观点:学生干部有其独特优势

张导师可能说出了很多人不会直说的话,因此也获得了很多学生的共鸣。此外,包括一些大企业面试官,也曾在求职节目中表示,并不认为学生会干部是应聘的优势。

相比之下,他们更看重毕业院校和学生在本专业领域,是否优于多数同龄人。就连主持人“老梁”也曾提及,自己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不太愿意要学生会成员。

理由是他们可能在校期间,习惯了组织和领导其他同学,并认为自己是大学生里更优秀的一类。如果将这种习惯和思维带到工作中,可能反而不利于团队建设。

但也有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学生会干部也是在保证基本的学习成绩上,才能任职。而他们往往在行动力、办事效率等方面,确实胜过很多普通学生。

研究生阶段需要重视学习和研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不代表学生干部只想着追求名利、不想着学业。他们多半在时间管理,和为人处事上比较在行,这也是优势。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模式,跟本科生不一样,其中存在着“合作”。从这个角度看,学生会的同学可能更容易跟导师相处融洽,理解老师的想法。

【今日话题】你认同张教授的观点吗?(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