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公务员考试这么热, 能考上的都是有关系的? 总有人不愿意面对事实

跟朋友聊天,谈到公务员考试,他说现在公务员考试这么热,能考上的都是有关系的,那些高校毕业生真是傻,屁颠颠地跑去当炮灰。

我呵呵一笑,没有当面反驳他,毕竟旁边还有其他人,不能直接驳朋友的面子,但心里已经控制不住地怼他:不懂就别装懂。

直到现在,还有人相信公务员考试有“黑幕”!这对很多了解过公务员考试或者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来讲,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它真真切切地发生着。我们身边,仍有不少人,以为自己看透了社会,他们用旧思想看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埋怨社会不公,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1)没有“黑幕”

公务员考试一般有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环节。笔试的试卷是严格保密的,命题老师在开考前实行的是封闭管理,而且有好几套备份试卷,由公务员考试主管部门抽取,开考前不可能知道试卷内容。笔试试卷的评阅,客观题基本由机器完成,主观题一般至少由3位阅卷老师打分,再经过权重后取值。阅卷完成后再经过几轮复核才算结束阅卷。这个过程全程受到监督,没有任何人有能力搞破坏。

不少人认为公务员考试笔试是公正的,但面试阶段有“黑幕”,他们觉得面试是“人与人交流”,操作空间大,这也是一种误读。首先,公务员面试与笔试一样,也是程序公开、过程透明;其次,参加公务员面试的考官,一般都是异地调取,从哪里来,是哪些人,考生以及考生的家长根本不知道。

可能有人会说,有权有势的人总会想到办法。如果真的有那么大的势力,又何苦为了让一个人进入公务员队伍,调动那么多资源,动用那么多人际关系,打通那么多“链条”?这个成本是相当大的,风险是难以估计的,稍一不慎,所有涉及的人,全军覆没。况且,又有几个公职人员,冒着丢掉工作并且坐牢的风险给别人“帮忙”呢?

有数据显示,中央新录用的公务员,九成来自教师、医生、工人、个体户、农民、自由职业者等家庭。也就是说,背景并不会成为普通人考公务员的绊脚石,没有背景只要有实力,就可以成为公务员。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没有所谓的“黑幕”。

2)承认实力不行这个事实,没那么难

有一位网友提到自己的一个从复旦大学毕业的亲戚,当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笔试第一、面试第二,最后以0.1分的总分差距被淘汰,这位网友觉得不可能这么巧,肯定是被人“做掉的”。

有些人更极端,认为不仅是公务员考试,所有跟就业有关的考试,都要靠关系,有人有钱事就好办。比如一位母亲说自家孩子报名参加某信用社招录考试,分数公布的时候,被对方告知孩子所读专业与招录专业不符,没有资格参考。她质疑为什么报名的时候不说,偏要等到分数公布的时候再说?

应该讲,像信用社招录考试这样的单位自行组织的考试,社会影响力面窄,大家了解得不是很多,我们确实不好做评判。但公务员考试,绝对没有操作空间。在公务员考试中,笔试第一、面试第二,最后被淘汰的现象,太常见了。而且,这些被淘汰的人中,有不少就出身“富贵家庭”,他们的父母人脉广泛,可是面对孩子“落榜”的局面还是无能为力。

考不上公务员,承认实力不行就完了,实在要找借口,就说自己运气太差,别整天嚷嚷着“有黑幕”。

3)做好准备,有备无患

每年的公务员考试,报考的人数都非常多,竞争很激烈,我们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在笔试之前进行大量的刷题,很有必要。特别是行测,刷题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体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帮助个体更好地掌控做题节奏。考生平时要关注时事,多看一些官方的深度分析文章,帮助提升申论水平。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再好,如果面试中出了纰漏,一切白搭。所以,面试就是重新洗牌,是一场既关键又残酷的对决。

当然,在现实中,参加面试的考生各项能力差距很小,一来大家都符合岗位报考条件,二来大家笔试分数差距不大。大多数岗位进入面试的考生,笔试分数差距只有几分,有的只有零点几分。因此,当笔试成绩公布,知道自己入围了面试名单,就要好好做准备。从答题技巧、言行举止、逻辑思维等方面着手,分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专门训练。有些考生对着镜子练习肢体动作和表情,并请父母当临时面试官,给自己打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

行动起来吧年轻人,别再抱怨有什么“黑幕”了。

今日话题:你相信公务员考试有“黑幕”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