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我们正在为职场的稳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前几天给一个伙伴做职业发展咨询,TA硕士毕业后,两年没有找工作,备考博士研究生,因为申请的学校不理想,TA决定放弃读博。但是接下来仍然不打算马上工作,而是去考事业编,目的就是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说实话,看到这种情况,心里蛮复杂的。

多少人为了追求稳定而牺牲就业时间

就业形势不好,很多年轻人就业时越来越追求稳定。他们的具体行动上充分体现了国人的特征,希望通过考试拿证书寻求机会,为此不惜全职考研、考编,不惜推迟就业时间,我今年就遇到过好几位全职考研的伙伴。

虽然考编、考研可能带来相对稳定的工作,但是权衡时间投入和产出比,这样做是否是最佳路径值得商榷,毕竟我们多付出很长时间读书,未来的起点真的足够高,能弥补流逝的时间价值吗?

追求职场稳定让很多人对下一份工作心存怀疑

有一个伙伴跟我探讨他的跳槽问题,他找到了下家,待遇和职位都有所提升,唯一的问题是离家比较远(大于一个小时的车程),这在一线城市不算什么,但在二线城市的确有点远了。各方面看下来,这个小伙伴工作蛮努力的,不像是养尊处优的主儿,但是为什么1小时的车程构成一个大障碍呢?

经过进一步探讨,发现了他内心真正的心结:最核心的问题不是车程,而是马上35岁了,怀疑这个工作是否能稳定。因此,他想出各种理由告诉自己这个工作不一定最适合。但是,最理想的工作在哪里呢?他没有答案。

更有甚者,很多人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就在为35岁以后担忧,希望找到一份35岁之后还能继续做的、稳定的工作。

互联网行业有35岁现象,我们暂且把职场年轻人的这种情况称为“35岁症”,他们害怕35岁后就业困难。

希望职场发展具有可持续性,35岁不遭遇职场危机,未雨绸缪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因此束缚了手脚就得不偿失了。

未来是每一个当下造就的结果,只能做好当下,才能看到未来。

追求稳定性是个伪命题,成长才是真问题

稳定的工作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如果说一个人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性,一定是因为他有不可替代的能力。专注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让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得到提升,自身获得成长才会有真正的稳定

快速变化的时代,不存在绝对的稳定。有的专家形象地说,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从电梯模式(起点、路径、重点清晰)到了攀岩模式。攀岩模式下,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走完一步,才能看得清下一步该怎么走。一个人在攀登的过程中,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适应越来越困难地攀爬。

稳定本身不应该是目标,它应该是一个结果

付出了极致努力,对职场发展充满信心,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你因此拥有了“稳定”的工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