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揭秘高校入职、岗位、待遇的真实情况

博士多如狗,硕士满地走,这是中国大学里面教职工学历的真实写照。进入高校的最低标准是硕士及以上学历,而且近几年,大多高校已经不再为硕士入职员工提供事业编制。

教育背景已经不再起主导作用,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力(论文和项目)。不过从总体看,海归(留学归来的博士)比土鳖(本土博士)发展的要好一些。

我习惯于将高校的岗位分为三类: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岗,辅导员。

教学科研岗:一般来说,具有海归留学背景的博士,进入985或者211高校的把握更大一些,而国内毕业的博士,竞争力小一些。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我的一个朋友,本科某师范院校毕业,南开大学硕博连读的理科博士,2012年博士毕业,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南开大学和天大这类的985高校。

她的导师虽然也很厉害,无奈学校硬性规定,必须有海外留学背景,最后只能去了一个二本高校。

这个朋友已经工作了8年,目前职称是副教授,每月到手工资8000—9000左右,公积金5000—6000左右。

高校行政岗位:这个岗位要求相对简单一些,硕士毕业即可,所从事的工作基本跟所学专业脱节,入职者需要有心理准备。应聘这些职位,需要通过笔试和面试,目前已经不再提供事业编制。工资跟职称挂钩,中级职称每月到手大概5000左右,公积金4000—5000左右。

高校辅导员:要求硕士学历,男生的优势更大一些。不过辅导员工作量大,经常需要加班和值夜班,相当于24小时全职保姆。工资水平跟高校行政岗位差不多。我的一个亲戚,2018年应聘上天津某商业类大学的辅导员,他很幸运,学校最后一年提供事业编制,后面入职的辅导员都是合同制。他现在每月到手工资6000左右,公积金5000左右。辅导员由于岗位的特殊性,每月工资多加1000元。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高校情况,欢迎大家发表评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