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大学春节拜年看高校格局: 华东五校壁垒加固, 泛中九难以突破

正值春节假期,不少大学都发出了春节拜年的贺词,一般拜年都是各校的单独行为。正因为如此,团体拜年则无疑是鹤立鸡群,最引人注意。在民间声誉正隆的一个大学群体“华五”,今年直接搞起了团体,携手拜年,相当于宣布了“华五团体”的存在。

华东五校是在官方微博宣布五校携手拜年的,以一个集体的形式亮相,没有其他学校的份,彼此直接称呼“华五”,甚至还内部成立了一个华五群。

一、中国高校民间舆论格局

中国高校格局,以前在官方称呼上有985、211和其他高校的划分,现在随着双一流的推进,弱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称呼,基本成了双一流和非双一流的划分。有些人认为弱化是取消了双一流和单一流的称呼,其实弱化不是取消,应该只是为了降低以前例如985、211那种标签对学校的巨大影响。

教育部、财政部在22年11月刚刚发布的文件中还是明确区分称呼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像浙江教育考试院在公布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时候,就明确使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标签。

国家怎么划分高校,暂不讨论。今天重点来看民间舆论对高校是怎么贴标签的。在网络舆论上有很多种划分高校等级的称呼,但在985院校中最盛行的是以下几个称呼:

1、top2

清华、北大,中国最顶尖的大学,因无法分清谁是老大,称之为top2。这个集团暂且不表,因为没人嫉妒他们,分数线等各种硬实力断崖式拉开后面的学校。

2、华东五校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

这五校被称之为中国顶尖名校,为清北之下第一集团。华五一直以来只是个民间称呼,但是现在这5所高校已经成了事实上的联盟,学校官微称呼“华五”,拜年以“华五”的形式集体拜年,算是基本官宣华五团体的事实存在。

现实中,华东五校也是其他各校无法撼动的,尤其是在高考录取分上。能与之一较高下的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可惜人大偏人文社科类,理工弱,在大学排名上一直很难找到位置。

另外华五内部也别吵了,有些人说华五分成了两个档次,称呼什么华三、华五之类的,认为南大、中科大与复交浙有差距。其实这都是部分网友的猜测。从5校“全世界最好的华五”小群来看,5校显然认为彼此是一档的。从拜年的情况来看,似乎是复旦先发起的拜年,这说明复旦是认可华五这个群体的。

现在华五内部争吵的核心无非有2点:谁是中国top3(华五老大),在这个问题上,浙大是舆论核心。另外一个争论是华五内部不是一个档次的,争论的核心是南大、中科大,显然华五大拜年算是从官方解除了这个争论假设不存在。至于谁是中国top3,这个确实有些争论。

不过大家都忽略了最核心的一点,地位不是争论来的,是靠实力打出来的。

3、泛中九集团(航济开+中九)

以前叫航济开、中九,二者是单列的。中九是个网络用词,最早也是网络上出现的,将9所录取分数相近的大学称之为中九。随着航济开中同济、南开分数在近年有所回落,与中九混战在一起,于是许多网友将它们合称为泛中九。

这里重点讲一下这个泛中九群体。

这12校代表着目前国内高校的中坚力量,都算是在区域性响当当的名校。这一档的名校也是网络舆论上彼此争吵最激烈的,大家实力差不多,于是必不可少的产生了争吵。

前些年,航济开和中九是有少许差别的,但近些年,除北航分数保持强势之外,同济、南开因为各种莫须有的原因被黑,分数有所滑落,航济开小团体近乎名存实亡,一些看到机会的学校以及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时不时跳出来把同济、南开纳入中九。但是把同济、南开纳入中九又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那么中九就得有2所大学掉入下一个团体,谁也不愿意被调整出去,于是这个泛中九集团就乱战成一团,部分学校在里面争吵不休,谁也不服谁。

航济开中,分数保持强势的北航在网络上有一些拥趸,希望能跟华五的人大、南大等校扯在一起,但其他学校不太愿意,都想往上一个台阶靠,没有往下靠的,前段时间网络上还出现了北航和人大、南大互怼的场面,创造了各种用词,什么京三华三,京五华五之类的。当然这些人不一定是北航的校友,有可能是精神校友。

同济、南开属于典型的佛系学校,不争不抢,爱咋咋地。除了被黑的厉害的时候,有个别拥趸出来还几句嘴,经常会被群殴。两校在网络舆论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两校最好学学其他学校,抱团取暖才行,不然就会像前几年一样被各个击破。

不过随着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即将公布,航济开小团体回归是非常有希望的。按照各校官方或有意或无意地透露出来的碎片化信息以及最近网上盛传的结果:上轮因为坚持不打包,以真实数据体检而被群殴的南开,此轮在国家禁止各校打包的背景之下,真实实力显现,含金量极高的优势学科比如理学、商科屹立潮头。北航也是更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在信息类和新工科方面的优势。三个规模不大的学校,都保持着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

4、其余985

网络舆论上将其余985又分为什么次九、末九之类的(个人很烦这种带有歧视性的称呼),这些学校在录取分数、学科实力等各方面很难挑战前面的泛中九高校。不过近些年有几所大学因为赶上风口,录取分数接近中九个别学校,也有拥趸时不时地吵着加入中九,只是碍于综合实力上还有差距,呼声被淹没。

二、华东五校壁垒越来越高

不管外界承不承认华东五校这个小团体的存在,这五所大学都是当今国内顶尖学校的客观事实。

如果说以前华五是个网络用词,只是网友们拿来用的。那么现在随着华五这个称呼被这五所大学搬上官方舞台,华五日后势必会成为一个金字招牌,甚至有可能超越C9联盟在民间的影响力,毕竟华东五校之间录取分数、学科实力等差距不大,而C9内部方差有些大(清北实力太超然),这无疑抬高了华五的壁垒,其他学校冲击华五门槛的难度大增。

当然华五抱团是很容易理解的,华五要想保持自己清北之下独一档的优势,不被泛中九群体拉下马,报团取暖,形成金字招牌是最好的道路。华五这个标签来自于民间,有广泛的网络民间基础,华五可以迅速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顶级商标。

一旦商标固定,再采取一些类似联盟的办学特色,壁垒就完全形成了。华五原本就有壁垒,有了正式商标,壁垒只会进一步加固抬高,其他学校难以进入。就像汽车一样,BBA小圈子一形成,其他二线豪车就很难跟它竞争。

近些年在录取分数上快速上涨的北航,虽然在个别省份有挑战华五成功的例子,但在全国平均录取分数来说,与华五还是保持5分以上的差距。除了华五的优质品牌效应外,还与北航现有的学科布局有很大关系,虽然开设的专业在当下都赶上了风口,但在人文社科、理学、医学等方面则较弱,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这4大基础理学学科,人文社科类中商科。理学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水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华东五校都是在理学、商科、医学中某一类或几类都很强势的存在。

像人大、中科大这种一直在人文或理学方面深耕,保持顶尖的学校就是例子。单纯在信息类或某一类强势,赶上了行业风口,录取分数上涨,但随着风口过去,可能又会出现回落的风险,比如历来的机械热、通信热、土木建筑热等等如过江之鲫,但热门存在时间都比较短暂。只有保持强大的理学、人文社科、医学等稳定性比较强的学科门类,再辅之以工科,学校录取分数和名望地位才能保持长盛不衰。即使工科强大如清华,也在近些年拼命发展商科、理学甚至医学。

在大学排名上,在个别排行榜上有挑战华五成功例子的武大、华科、中山等校,则在录取分数上有明显的差距,很难短时间挑战成功。

小结:

华五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心照不宣的联盟或互助群体,但不可能成为一个公开的官方联盟,因为有C9联盟的存在,已经覆盖了华五,不可能抛弃西交、哈工大单干(清北肯定人家不在乎)。

因此华五成为一个金子商标存在可能性最大,让大家每年报考志愿的时候,首先就是想到去不了清北选择华五,而不是什么京五、泛中九之类的存在。这样就能保证华五的优质生源源源不断。

网络上关于高校的争论原本是民间私下吵吵闹闹的,但随着热度增加了,这些民间称呼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拿出来使用,甚至成了某些学校的招生宣传内容,比如有些学校用C7代替了C9等等。

学校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贴标签的行为不可取。每所大学尤其是985这个等级的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用什么“次九”、“末九”这样的称呼有些太不尊重一所为国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学。标签不应该是别人贴上去的,尤其是用录取分数作为贴标签的标准更是不可取的。

国家这些年不断地在淡化大学标签,就是从更高层面引导教育方向,希望各校能百家齐放、百花争鸣,形成教育领域的良性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