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浙江 > 教育资讯

浙大新生为生活费与父亲争吵, 4000元要饿死我? 网友评论一针见血

导语:很多父母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地考上了大学,这对于父母来说,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如果孩子再考上一个名牌大学,那家长会更加的开心,因为考上一个名牌大学,那学生就成功一半了。

当家长收到学生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是家长最开心的时刻,但是,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接到女儿的录取通知书后,却开心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浙大新生为生活费与父亲争吵,4000元要饿死我吗?

事情是这样的,当一位学生接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自己非常的高兴,随后她就问父亲,每个月给她多少生活费?

父亲回答,每个月4000,没有想到,这位大学生竟然很不满,并且和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争吵了起来,“那么少的钱要饿死我吗?,我怎么能更好地学习?

接着学生表示,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需要买学习资料,需要和同学聚会,需要给老师买礼物,这么点钱哪里够用?

父亲斟酌着学生的话,仔细在心中计算着花费,表示这笔生活费是完全够用的,甚至还会有剩余,学生可以利用剩余买一些文具之类的。

这件事情,迅速引起了曾经上过大学的网友们的关注,也受到了身为教育者的家长的关注,网友们的评论一针见血,直接指出来了大学生的问题所在,家长的教育不当之处。

他认为,大学生觉得这个钱不够用,其实是因为大学生,小的时候,在家长不当的教育下,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习惯了。

也有的网友表示,父母太过于宠孩子了,才导致她依赖性这么强,所以才会觉得4000元不够花。这评价真的是出奇的一致。

笔者和网友的观点也是一样的,给大学生一个月4000元,学生还觉得不够花,很大程度上,是父母从小实行的是宠溺式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从小到大依赖性太强。

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学生有不正确的金钱观

都说家长是学生的第二个老师,从小到大,家长在学生的成长中,都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者的角色。

家长的教育方式如何,决定了学生以后如何,如果他们在学生小的时候,教育他们要勤俭节约,那学生在长大后,也会勤俭节约。

反之,学生则不会,可见学生长大后形成什么样的观念,和家长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有着如此的不正确的想法,就导致了学生觉得相当于普通打工人一个月工资的钱,不够自己学习生活的。

总之,笔者认为,家长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学生有不正确的金钱观,那么家长该如何教育学生,让他们在以后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呢?

家长如何教育学生,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金钱观?

1、告诉学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珍惜的可贵

现在的生活很好了,但是家长也要教育学生珍惜粮食,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样能够让他们知道珍惜的可贵。

2、教育学生把钱花在学习上,不让学生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学生时代,学习才是学生的大事情,家长一定要教育学生,把钱花费在学习上,不让学生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3、对学生采取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告诉学生不要不劳而获

家长教育学生,一定要循循善诱,善于用浅显的知识,讲述深奥的道理,并且告诉学生,做什么事情,一定不要不劳而获。

笔者寄语:4000元不够花,反应的是,一个教育失败的案例,告诉了家长,把学生教育好有多么的重要。

生儿容易,养儿难,家长一定要仔细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适合学生,如何做会把学生教育得更好。

不管是启发式教育法,还是列举式教育法,还是演绎式教育法,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方式,就是好的教育方式。

最后,笔者希望,家长多花费一些心思,放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人人夸奖,而不是惯着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肆意生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