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

最美“失信”教师, 她爱生如子, 却无奈食言, 真相令人心酸

28岁年轻教师放弃城里工作机会,承诺陪学生们毕业却无奈食言,背后真相令人心酸。

在陕西省丹凤县龙驹寨里,有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名叫杨露。因为农村学校人手不足,她不仅仅要教孩子们英语,还要带教语文,一天中基本上除了晚上睡觉,都是在学校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六月毕业季,本应在校园陪着学生们一起开心毕业的杨露,现在却只能在医院里没日没夜地陪着自己的孩子,因为她两岁的大儿子杨浩宸刚刚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我答应了这一届的孩子们,要从三年级把他们一直带到六年级毕业。去年教育局准备把我调走,我拒绝了,我想再陪伴这些孩子一年。因为,他们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需要我。答应好的,六月他们毕业,和他们拍毕业照,现在看来,是完成不了了。”看着病床上面色蜡黄的孩子,想着学校里还在等待自己回去的学生们,杨露的眼睛红了。

今年3月,杨露的小儿子刚刚出生,她休了产假,临走前她信誓旦旦地对学生们说:“等老师生完宝宝就回来陪你们毕业!”本以为这样平淡幸福的日子会一直这么过下去,可老天无眼,刚出月子,她的大儿子宸宸就开始面色蜡黄、吃不下饭,最后在西安儿童医院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就从那一刻起,他们全家都被病魔笼罩在阴暗之中。

深夜,杨露总是一遍遍翻看儿子曾经的照片,她怎么也不敢相信,一直健康活泼的孩子竟得了白血病!面对无法左右的命运,她不能退却,拖着还没有从月子里恢复好的身体,杨露一边卖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一边找亲戚朋友借钱,开始带着孩子踏上了抗白之路。

医生告诉杨露:“现在这个病治疗率很高,就是后期花费会很大,先开始化疗,后期看孩子情况再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医生的话给杨露带去了一丝希望,可高昂的医药费对于这位每月工资只有3000元的乡村教师来说,谈何容易?

杨露的丈夫平时在工地上打零工挣辛苦钱,家里老人身体也不好,根本干不了重活累活,平时夫妻俩的工资也仅仅够一家人的正常开销。现在还有个3个多月大嗷嗷待哺的婴儿等着吃饭,工资更是月月见底。为了给宸宸筹钱治病,杨露求遍了所有亲朋,这其中遭遇的心酸和委屈,常人是无法理解的。身边的亲戚朋友也大都是农村人,他们能够借到的钱更是寥寥无几。

孩子生病后,只能吃家里做的饭,为了节省房租,宸宸爸爸找了个离医院较远的小房子,每天多走几公里路,也要把三顿饭做好送到医院给老婆和孩子吃。50多岁的外公现在也在家门口做一些零活,多挣一点是一点。病床上2岁的宸宸也表现得非常坚强,即使因为骨穿疼得全身是汗,也努力不哭出声。但半夜惊醒喊的那句“妈妈救救我,我不要打针”暴露了他的害怕。他也仅仅是个两岁的孩子,面对那么粗的针管怎么会不害怕呢,每每这时,杨露都会抱着孩子陷入无尽的自责,她恨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恨自己没有能力让孩子少受点苦。

从教7年,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工作中也兢兢业业,爱了所有的孩子,却没想到唯独老天没有垂爱自己的儿子。

想到后期孩子治疗还需要很久,杨露打算辞职,好好陪伴孩子,但学校领导拒绝了她的辞职信:“杨老师,你是个优秀的老师,学生离不开你,你先好好给孩子看病,其他的,我们一起想办法……”自从孩子生病后,她就经常收到学生们的信息和电话:“杨老师,你要坚强,相信这个世界上好心人很多,大家都会帮助您,您这么好,宸宸这么懂事可爱,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也会好好学习,让别人知道,您的学生,都很棒......”其中一个短息就是来自杨露学生欣怡的。

欣怡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爸爸一个人靠打零工拉扯她长大。杨露得知欣怡的家庭背景后周末便经常带欣怡回家,给她做饭、辅导功课。欣怡初次来例假时,不好意思给爸爸说,杨露便告诉她一些注意事项,教她用卫生巾,在她眼里,杨露不仅仅是老师,更像妈妈。杨露走时,她哭地最凶,抱着杨露不撒手“我可以叫你老师妈妈吗?”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杨露的心。“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的孩子能快点好起来,我就能快点回到工作岗位上去,去关爱更多的孩子,那些留守孩子需要我啊……”杨露无奈地说道。

如若不是疾病突然降临,辰辰全家也会和其他家庭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杨露现在也会在校园里,笑盈盈地陪着学生们毕业,在用最大的热情迎接下一届学生的来临,教书育人,尽自己最大能力送一批批孩子们走出山村。

自从辰辰生病到现在,杨露一家人已经花了将近10万元,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借的,后续的治疗费用更是不知道要去哪里寻得。人们总是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歌颂教师,每个教师都是伟大的,农村教师更是值得人们敬佩的。杨露放弃城市安稳、条件好、更有前景的工作机会,留在农村,用心疼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可却没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甚至连孩子的命都无力维持。若不是万不得已,也不会想到求助大家。若您看到这篇文章,还请您帮帮这个普通又伟大的乡村教师,帮帮这个已经濒临绝境的家庭,救救这个两岁的孩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