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

教师风光已不再, 为啥教师群体越来越不被尊重? 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中国人自古就有“尊师重道”之传统。但是,当代教师却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教师群体越来越不被尊重,教师行业的风光已不再。

现代家长过于“精明”,习惯于“投诉维权”,导致社会舆论一边倒,教师逐渐成为弱势群体,轻者被口头批评,重者直接被停职。

网上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一位老师面对多次违反课堂纪律却不知悔改的学生,让家长接其回家反省,却引起家长的愤怒。

家长直接给教育局打电话,投诉了这位老师。结果是老师被学校处分,学生重返学校上课。

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老师有没有权利要求家长带回家教育?能否找到其他更加可行的方法?

其实,老师和家长做法都不妥当,反而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最后,看似学校处分了老师,家长打赢了这场“战争”。

但是,违纪的孩子得到教训了吗?并没有。孩子不仅不会认错,反而会沾沾自喜,认为老师“败”在了家长的手中,更加不遵守纪律,不尊重老师。

为什么教师群体越来越不被尊重?这几点原因需要深思

孩子犯错,老师就会叫家长

孩子正处于贪玩、好动的年龄,可能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爱做小动作,扰乱了课堂教学,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老师屡次批评教育无果后,就会叫家长到学校,让家长帮助教育孩子。

家长因为工作忙耽搁了时间,就会被老师冠上“不重视”孩子教育之名。即使家长到了学校,老师也会批评、训斥家长,说话毫不留情,让家长感到难堪。

家长表面上会附和老师,害怕老师给孩子“穿小鞋”,内心却对老师失去好感,逐渐变得不尊重老师了。

班级活动,老师找家长帮忙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组织一些活动,老师便会在“家长群”征集有特长的家长到校帮忙。

家长为了配合老师,不得不丢下手头的工作参与,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时间一长,家长就会反感,对老师的好感和尊重度也会直线下降。

学生作业,家长要检查批改

老师每天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会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并签上姓名。如果家长没做好,很可能会在“家长群”被老师点名批评。

家长白天要工作,晚上还要陪伴和辅导孩子做功课,身心俱疲,难免会对老师有怨言,看不惯老师的“甩锅”行为。

老师的这几种行为,必然会引起家长的反感,让家长满腹怨言,更谈不上对老师的尊重之情了。

特别是教师群体中的一些“害群之马”,也会“抹黑”教师的形象,让教师群体越来越不被尊重。

老师面对违纪学生,如何正确处理?才能避免矛盾升级

▶ 学生违纪时,提醒学生注意

学生做出违反学校或课堂纪律的行为时,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下次不可再有类似行为。

如果学生屡教不改,老师就要适当惩罚学生,比如站立,并于课后单独找学生谈话,避免在课堂上激化矛盾,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 先予以冷处理,避免矛盾升级

老师指出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学生可能会予以否认或者产生逆反情绪。

老师可以先予以冷处理,做到心中有数,等到课后找学生处理,避免矛盾升级。即使学生内心有不满,也不会过于嚣张。

▶ 尽量保护自己,避免引起麻烦

老师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教育,看似无奈之举,却会触碰家长的逆鳞,引起家长的不满和投诉。

家长认为自己将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让老师教育的。如果孩子不听话,自然是老师没教好,老师在为自己的无能和失职找借口。

教育法也明确规定:老师不可以体罚学生。因此,老师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不与家长起冲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近年来,教师群体中弥漫着一种“无力感”,对于违规学生,老师“说不得、管不得”,老师也变成了“佛系”心态。可最终伤害的还是学生群体。

家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合作者,家长要“尊师重道”,相互之间勤于沟通,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联手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助力。

今日话题:对于老师的行为,家长应该投诉老师吗?是否考虑过投诉老师的后果?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