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他高考作文得6分, 却因字体无人能识被985录取, 结果却把导师气走

如今我们常常会听到别人说“天才”,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天才呢?其实我们从“最强大脑”汇总看到有不少的学子前来参加节目,其中就有智商超过160的学子前来挑战,这样的智商分不可谓不高,那么他们也是一方面的天才,不过我们今天说的天才,却是在12年前,凭借高考作文中,一手无人能识的字被985破格录取,说出来属实有些惊讶,不过此人进入985高校后,却是把自己的导师给气走了,一起来看看怎么回事。

12年前,在四川成都的高考阅卷办公室内,就发生了一件非常难以处理的事情,要知道高考成绩对于每个学子都至关重要,所以老师们在阅卷过程中,也是高度紧张,不敢有丝毫懈怠,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语文阅卷组的老师发现了一篇用古文字书写的作文,这可愁坏了语文老师,毕竟这样的字体也不认识,于是便开始层层上报。

最终这篇作文被某高校的历史老师翻译成简体字,然后再由阅卷老师阅卷,最终这样的作文被处以了6分的成绩,原因无非就是试卷作文偏题,这对高考学子来说,作文偏题已经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了,那么为何这名学生会在高考试卷中,以这样的方式来写作文呢?难道是炫耀自己的学识吗?可这样的文章构成中,有小篆,有甲骨文,这样的语言研究实在是闻所未闻,一时间这样的情况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原来写出这样的甲骨文作文的学生名叫黄蛉,是当时四川某高校的一名复读生,按道理来讲,复读生应该更加看重这样的高考机会,那么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据黄蛉的老师介绍,黄蛉一直希望能够考上上海的复旦大学,担心高考的作文不出彩,于是便走了这样的捷径,用自己仅有的甲骨文知识写下了这样的作文,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

后来,这件事被上海复旦大学的刘钊教授知道后,他邀请黄蛉去上海前来交流,言谈之间,刘钊教授指导了黄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他希望黄蛉可以在高校里面稳扎稳打,更好的学习古文字,算是委婉拒绝了他的请求。刘钊回到四川老家之后,受邀参加了一批古文字专家的测试,勉强得到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录取,后来更是跳到了985中有名的川大读书,这样的履历着实有些幸运,不过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涯却是让人震惊。

原来黄蛉在四川大学就读的是汉语言专业,同时也在学习古文学,这样的“双特生培养方案”可谓是让人羡慕,甚至川大为了表示诚意,更是将之前在学校退休的老教授给返聘回来,继续指导黄蛉的古文化学习,不过老教授在指导几次之后,却是向学校领导递交了辞呈,原来他认为黄蛉这个孩子太过浮夸,有些靠不住。这主要是老教授通过对黄蛉观察,发现黄蛉在学习古文化过程中,基础不牢固的前提下,便开始看一些和本专业关联性不大的作品,这样属实有些托大了,当然也难怪这名老教授会主动提交辞呈了,你们觉得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