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考研“复试”常问的“社死题”, 你知道咋答吗? 一不留神就踩坑

眼瞅着,眼瞅着,考研复试就要到了。

学生们都准备好了吗?没有。

为啥呢?问题都不知道是啥,很难准备啊!

由于考研复试是面试的形式,所以老师的提问是很随机的。于是乎,很多学生虽然对于专业知识很有把握,但不知道会被问什么,所以心里终究还是会很恐慌。

有的人可能会问:导师提问,不就是围绕着专业课程吗?怎么会不知道问些什么呢?但实际上,导师提问一部分是专业课程内容,但也有一些随机提问,如果学生不是有备而来,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社死”。

比如说:大一下半学期,你这一门功课为什么挂科了呢?如果学生在考场听到这道问题,脑袋可能嗡得一下,就不知道如何回答了。问得太过于一针见血,又是自己的缺陷,感觉怎么答都不太对,但也不能挂着,那到底应该怎么答呢?

考研复试被问到“社死题”,学生该如何回答?

面试是具有很大随机性的。命好的同学可能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复试,然后出考场和其他的同学说:老师们非常好,问得都很温和。但如果命不太好的同学,可能就会因为“社死而影响心态,那么下半程的复试就悬了。

因此学生们在复试之前,一定要充分的准备,毕竟临场反应也是靠经验堆积出来的,复试之前,只要有了充分的”社死“经验,那么在复试之时就会拥有良好的临场反应。

那么:同学,你大一学期为什么挂科了?

挂科其实是很普遍的行为,尤其是一些专业课比较多,难度比较大的学院。学生刚进校的时候还没有摆正学习态度,以为大学都不注重成绩,随随便便就能够飘过,哪怕是低分飘过。但判卷老师们就等着这个机会敲打这些学生呢,于是学生凄惨挂科。

这样的挂科虽然留下了尴尬的一笔,但对于学生之后大学期间的学习却是有帮助的。只是如果学生要考研,进入深层研究的学术领域,那么挂科行为,无疑会被导师认为态度不端,而被拎出来用这一问题刺探学生的学习态度。

毕竟对于本专业学科的学习态度、科研态度,也是考研复试打分表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学生的挂科无疑已经让导师们产生了第一重印象,但学生们也不要认为自己就没救了,只要用良好的态度打破老师这一先生印象,就可以转危为安。

学生可以诚实地说明自己因为什么原因没能复习好课程,但后来如何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产生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以及挂科如何让自己转变了学习态度,同时表明自己在考研期间,如何用端正的态度走到了今天的地步。

毕竟学生如果能够进入复试阶段,说明对于专业课的掌握已经非常全面深刻了,也已经通过了复试的考核标准。没必要因为过去的轻狂而丢失底气,只要向老师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就可以了。

复试的随机问题要如何答,才能够又有逻辑又不容易“踩雷”呢?

除了为什么挂科之外,学生们还会遇到很多随机问题。这些随机问题,如果学生没能良好的应对,也会变成“社死”现场。因此学生们也要掌握一个方法,能够让自己的临场发挥更有逻辑,留给导师一个体面的印象。

那就是用“两面思维”解析导师的提问,输出自己对于专业的独到观点和深刻思考。而两面就是要从正反两个方向,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就像笔者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些连接语,一方面另一方面,逻辑清晰,能让老师抓住重点。

比如一个考场常见的问题:你有哪些喜欢的学术期刊呢?这道题学生不能单纯地把期刊列出来,罗列只能让老师知道名字,并不是考核的重点,学生应该从优缺点两方面进行评述。

很多学生可能会想:一个资质不够的学生,去评论期刊的缺点,是否有些夸夸其谈了呢?但实际上这是必要的,因为导师们都有自己的学术偏好,也有自己的观点,很有可能会和期刊上的观点相冲。

学生如果一直列举期刊的优点,有可能会恰好踩中导师的“雷区”。因此从优缺点两方面论述是更稳妥的方式,而且也显得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而且对于学术成果的态度非常理性。

学生不带偏见的论述,那么老师对于学生的偏见也会减轻,而对于缺点的论述,学生们也不用说得太过于具体明白,浅谈一下就好。

写在最后

除了临场发挥要做的准备之外,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心理是真的能够决定学生考场发挥情况, 而考场发挥情况又决定了学生的实力能够被导师看到几成,得到多少比例的分数。

因此学生们在复试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实战演习。社交平台上有很多有经验的考研党分享了。复试面试模拟互动视频,学生可以进行参考演练,实在不行用自己家的镜子,自问自答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