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高考满分作文《纸梯》被人民日报盛赞,语言惊艳一开头就赢了

湖南曾出现过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作文写得很朴实,基本没用啥修辞方法,写得也不大气磅礴,有些读者读了觉得这篇作文根本达不到满分的标准。但有老师却说,这篇作文的语言非常惊艳,文章一开头就赢了。

最为关键的是,这篇作文还被人民日报转发和点赞了。

为何这样一篇“有点争议”的作文能获得满分,高考阅卷老师是如何评定的?为何人民日报都来转载这篇满分作文,它的魅力究竟何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纸梯

说起高考满分作文,在我们的印象里,能获得满分一定是那种辞藻华丽、引经据典,或观点新颖、文笔又比较犀利的文章。

可这篇满分作文的语言真的和华丽不搭边,文里甚至没有名人故事,写得也不是大气磅礴,有些人读了甚至觉得作文很平,感情上也未能打动人。

你说你不像别人的父亲那样有本事,你只是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

我说我愿意,愿意带着纸梯一路前行。

......

这是湖南省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纸梯》的开头,作文的题目要求是《我愿意》。

这是一个女孩写的作文,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没能找到女孩的详细信息,说实话在高压的考场上、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能临场发挥写下了这么一篇关于父亲的抒情记叙文,小姑娘真的挺厉害!

尤其是作文的开头,一句话的开头,就很惊艳。

开篇一句话点题,乍一读感觉没什么,可细细品味,真是越读越妙。

有位语文老师评价说,通读这篇高考作文,发现作文的语言其实是非常惊艳的,尤其一句话白描的写法,使得文章一开头就赢了!

短篇小说家彭剑斌也评价说:

这篇文章的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创造了纸梯这样一个意象,纸梯非常有深意,同时又折射出一种社会现象;以“纸梯”喻理,很有深度。

而我读完这篇作文最大的感受,犹如在读朱自清《背影》的味道。

虽然女孩把父亲比作了“纸梯”,一个用纸折的梯子,纸梯什么也做不了。

但这个“纸梯”其实是我们身边万千普通父亲的缩影,它虽然没有铁梯子牢固却给我了我们坚实的支撑,虽是纸梯却更像“阶梯”。

读完文章不自觉地就让我想到了我的老父亲,花白的头发、一双冻裂的双手、曾经伟岸如今却变得衰老的身体......

这一幕幕的描写仿佛说的就是我的老父亲,读着读着就不禁让我心酸难耐。

一位读者读了此文说,其实能触动自己,并感染到他人的文章,即使辞藻不华丽、即使没有名人名言、即使未引经据典,但完全称得上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确实,这篇满分作文用它质朴的语言,触动到了你我的内心深处,也许这就是它能获得满分的主要原因。

而高考作文阅卷老师也说,其实满分作文并不代表着是完美作文!

那么在阅卷老师的眼中,什么样的作文能得高分?听听一线的阅卷老师怎么说。

辞藻华丽却空洞以及套路化的作文,并不能得高分

有阅卷老师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在以往的高考作文中,历史文化名人屈原、陶渊明和苏轼出现的次数最多,俗称套话文中的“三巨头”;而庄子、项羽、司马迁、鲁迅、沈从文和胡适,也是常见的高考作文素材。

这类的作文素材多年被引用下来,若写不出什么新意,也就变成了套路作文。阅卷老师说,像这种作文即使语言很华丽,但材料熟烂,若没有内容,也不会得高分。

而上海语文阅卷组组长周宏教授也表示:“文风实、三观正、重思维和真对话”的作文,这类作文才是阅卷老师眼中的好作文。

所以满分作文可以没有华丽的辞藻,也可以没有引经据典,也可能是有些人眼中“并不完美”的作文,只要作文切题,中心思想突出,内容比较充实,思想积极向上的,感情又比较真挚,这样的作文一定会被评为一类的优秀作文。

而这篇《纸梯》恰恰满足以上几点,所以阅卷老师给了满分。

同时,这篇满分作文又被人民日报转载点赞,又恰恰证明了这一点,《纸梯》确实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我想,这也能给高中的孩子一点启示,高考作文并不一定要写大气磅礴的议论文,也不一定要引经据典,只要文风实、三观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触动人心,就会是一篇好文章!

写在最后

有人说,文学经典的魅力就在于细腻的人性色彩和形象的亲和力,同时又能激发出强烈的认同感来。

我想满分作文《纸梯》展现的恰恰就是这种一种情感和思想。

在我们的心中,父亲虽是一个“纸”梯,却是一个永远是我们的登天之梯!

高考作文《纸梯》确实值得给满分,您说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