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高考超常发挥和发挥失常的孩子, 其实早有迹象

每年高考季,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如果说正常发挥的考生,大多镇定自若、轻松平和;而超常发挥和发挥失常的孩子,在情绪心态上,却是截然不同的:

要么喜不自胜,要么灰心丧气。

但实际上,这些学霸和学渣孩子的表现,在初高中阶段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就已经能够看出端倪了。

比如那些在高考中发挥不错的“黑马”,可能平时成绩并没有最终考试时那么优异,但这些孩子胜在“性格乐观”和“心态平稳”。

当然,孩子拥有这样的表现,离不开父母和家庭的宽容理解。

其实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每个孩子都有考好或考砸的情况,但如果父母比较开明和温和,乐于在孩子失落时进行抚慰,在孩子得意时给予提醒。

这样的孩子,在面对考验和挫折的时候,精力更集中,心态更平和,也更容易在高考时正常发挥,甚至在神经紧绷的状况下,考出高于平时的考试分数。

这是因为,比较睿智开明的父母,往往不会因为一两次考试成绩的好坏,而轻易去评判和认定自己家孩子的智商和潜力。

但是其他很多家庭,却总是因为孩子的偶尔失误与发挥失常,就对孩子肆意打骂责罚,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的初高中学生,在情绪上感到委屈和刺痛,在生活中遭受嘲讽和轻视,自然也就会在叛逆心态的驱使下,滋生出厌学情绪。

而像中考和高考这样“一锤定音”的考试,关键是学生要在平时专注于背书和做题本身,而不是眼睛望着书本,脑海里却萦绕着各种负面情绪和叛逆思维。

所以,家庭教育优越、性格情绪平和的高三考生,在高考中更容易正常发挥和超常发挥。

再说一下,那些最终“考砸”的同学。

有些孩子还真不是不用功、不刻苦,甚至高中三年以来,他每天都要进行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学习,但就是收效甚微。

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些孩子的智商低,而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合理、学习方法不对路、学习态度也不对劲。

也就是说,他们只顾着埋头苦读,却既不知道学习的目的,不爱学也不会学,回到家里也很难得到父母的尊重和认可。

而与此同时,他们或者因为家庭境况和理想意愿,抑或是被父母强行寄托了过高过大的期待和希望。

然后他们为了做题考试而拼命努力,对外界的事情选择充耳不闻和视若无睹,单纯就以为,“高考可以改变命运”。这就导致他们的备考心理比较紧张,思维和神经都一直绷得紧紧的。在平时学习和备考应试中,都很难放开手脚,心无旁骛地专心为了学业和人生去努力。

进而到了高考的考场上,这些孩子往往会因为基础知识不稳和心理负担过重,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实在是很可惜的事情。

此外还有一种考生,平时成绩不错,甚至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是在高考中却也容易发挥失常。

主要是因为骄傲自满。

平时成绩好,模考分数高,给了这些同学不必要的“高期待”,结果他们在父母的“怂恿”下,一门心思地想着考清北、进名校。

但因为在情绪和计划上不够重视谨慎,在平时的备考应试中不够踏实完备,结果到了高考的考场上,看到试卷才发现:

自己原来根本就没有做好考出高分的准备。

结果,一旦在考场上出现心理落差和情绪波动,这类考生就顿时慌了手脚,既担心自己跟别人拉不开名次,在“一分一段表”上排名落后,又担心自己粗心大意,该对的题目做错,不会的题又根本没时间考虑。

如此“前怕狼、后怕虎”的心理作祟,考生在考场上自然容易发挥失常。

因此,在高考中发挥失常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必太过执着于原来想考的大学,而是应该认真研究当前的实际分数,仔细琢磨报考资料。

进而在和父母沟通一致的情况下,对学校层次、名气、专业前景和城市规模做出适当的“取舍”,搞清楚自己报考哪些院校和专业有优势,然后更加理想和现实地填报志愿。

才是当务之急。

总之,同学们想要在高考时稳定发挥,就一定要抓住平时课堂内外和备考应试的时间,心无旁骛、心态平稳地读书学习。

切不可因为父母的不当教育和过高期望,就自行乱了阵脚,在考试中浮躁焦虑、惶恐不安,那么肯定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学业水平。

也就是说,高考超常发挥和发挥失常的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备考心态和家庭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